跳到主要內容

KOBE A.D. NXT 鞋評


KOBE A.D. NXT Kobe Bryant 退役後第二對推出的KOBE 系列鞋款, 其獨特的外表吸引了不少目光, 假如說它只是一對休閒款相信也不是很過份吧; 但它是實實在在的一對籃球鞋。它採用了全新的鞋帶系統, 放棄傳統的鞋舌與鞋帶的組合, 對於這雙嶄新設計的KOBE 鞋款, 會否繼KOBE XI 後成為新一代低筒戰鞋? 實戰表現又如何呢?

Support ★★★★☆


KOBE A.D. NXT 配置一套獨特的鞋帶系統, 利用索繩和索帶扣; 對於這套特別的設計, 第一感覺讓人質疑, 「支撐足夠嗎?, 實際穿著KOBE A.D. NXT , 鞋面提供的包覆効果及支撐性, 個人認為相當足夠。
礙於兩側索繩直接與底盤連接, 可令重心偏低, 雙腳更感貼地, 整套鞋帶系統配合起來穩定性非常高; 而索繩設於兩側可發揮如同Flywire的動態支撐作用, 可固定Flyknit鞋面的包覆効果。 而Flyknit鞋面下隱藏的3組索帶, 加強了包覆効果, 確保了左右移動的穩定性。
鞋面除隱藏著3組索帶, 於兩側足踝以下亦設有一組 Flywire , 當收緊索繩和索帶扣會輕微感受到兩側Flywire帶來的鎖定感覺, 配合鞋跟外層的 TPU 穩定設計, 確保KOBE A.D. NXT能提供的鎖定効果, 足以讓穿著者感受到一份低筒鞋的安全感, 不過首要是如何妥善處理綁帶, 這一點是穿著前必需加倍注意。
也要提醒, KOBE A.D. NXT只是一對低筒籃球鞋, 難以為我們的足踝帶來全面保護; 如喜歡追求周全的足踝支援, 還是建議選擇中筒高度以上的鞋款。


Sizing ★★★★☆


選擇尺碼對於KOBE 系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為它們一般需要非常貼服才能發揮最佳的性能。KOBE A.D. NXT保留一貫修長的襪筒鞋型, 比較適合一般腳型的球員, 選擇正常尺碼已經足夠。Flyknit鞋面彈性弱, 初時穿著會感到前掌兩側出現較大的壓迫感, 建議嘗試調節兩側的索繩, 以改善舒適感, 以及稍作熱身令Flyknit 面軟化, 適應一下這套特別系統, 同時也有助改善壓迫感; 但對於前腳掌偏闊的球員, KOBE A.D. NXT或許不太合適。
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是KOBE A.D. NXT鞋面的索帶扣, 其結構只是利用兩種不同物質的塑膠來固定索繩, 但並非十分穩固, 必需把索繩妥善收藏, 才能發揮整組綁系統的支撐及穏定作用, 因此也重覆提醒: 建議把索繩於鞋跟的綁帶上打圈或綁結, 以防止於運動過程中的飛脫情況
還有一點它的繩索非常幼, 其耐用度將會是最大疑問。


Cushion ★★★☆☆


近年來, 內嵌式的Lunarlon中底已成為KOBE 系列上的一個主導體系, 強調輕量化、高反應性; KOBE A.D. NXT再次選用內嵌式中底, 全掌Lunarlon加入後置Zoom Air (10mm) , 配置與KOBE XI 的內嵌中底相近。內嵌式中底全面簡化了中底結構, 減輕重量的同時令中底更薄, 前掌以正負極的排列方式, 切割出無數個細小的五角型, 從而令走動時提供尤如NIKE FREE赤足感受; 設計有効地將靈活度提高, 讓雙腳的貼地感更强烈, 對於起步、探步、First Step 等動作有利。


不過由於它的前掌非常薄, 長時間穿著較易感到疲勞, 可建議穿上偏厚的襪來舒緩當中壓力。


中底後跟配備了 ZOOM AIR, 但回彈感受並非相當明顯, 全因KOBE A.D. NXT 的鞋跟備有偏硬的TPU外殼包覆著, 限制了氣墊壓縮及膨脹的變化, 同時也鎖定了部分回彈力, 因而令回彈感受顯得較內斂。這種內軟外硬的質感反差較大, 侷限了ZOOM AIR的回彈力變相令後跟的爆發力減弱, 不過對於舒緩腳跟上的壓力反是相當有効。
綜合KOBE A.D. NXT整體的緩震表現, 中底前掌設計以集中提升反應表現為主, 但降低了緩震効能, 而鞋跟則以強調緩震表現及鎖定功能為主, 顯然屬於一種「Ready on court」的作戰狀態, 貫切KOBE 系列一直以來所提倡的極致赤足感, 非常適合後衛及小前鋒球員; KOBE A.D. NXT在反應與緩震兩者上, 只能作出二選一的抉擇, 這一點很值得大家考慮。


Traction ★★★★☆


抓地性能是KOBE 系列的强項之一, KOBE A.D. NXT 以保留這個傳統, 外底配上與 KOBE A.D. 接近的細紋, 不論是急停或轉身動作都能提供非常鋭利的抓地表現。 抓地方面未見有任何問題, 也沒有大突破, 但需要注意一點, 外底使用的透明橡膠, 一般較易黏上塵埃, 因而影響抓地表現, 建議穿著前後替外底簡單清潔一下。
另外, 細膩鞋紋較易磨損, 如本次測試的KOBE A.D. NXT, 在數次室內測試中, 外底未見有明顯磨損, 但當經過數次室外穿著後, 前掌內側的鞋紋已導致磨蝕 (可參考下圖), 因此建議 KOBE A.D. NXT 以室內穿著為主。



鞋底外側前後分別加入向外伸延的支架設計, 亦有助加强整體的抓地及穩定性。


Overall Performance ★★★★☆
CP ★★★☆☆

KOBE 系列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些驚喜, 繼早前外表平凡的KOBE A.D. , 如今換來外表獨特的NXT, 它的外貌好像在挑戰各位外貌協會會員, 貌似休閒鞋的感覺完全令人意想不到。在整體性能上, KOBE A.D. NXT 依然保持著高水準的低筒鞋表現; 嶄新的綁帶技術並沒有影響鞋身的支撐能力, 相反更能令重心偏低, 貼地感非常高, 甚至可形容它是 KOBE XI ELITE 的進化版, 但同時遺傳著偏薄的前掌中底, 這配置並非人人適合, 加上只適合室內場地穿著, 這方面很值得各位考慮。
CP值角度來看, USD$200 / HKD$1599並非一雙容易接受的籃球鞋款, 雖然整體性能很高, 但以這個價格還有很多不錯的選擇吧! 還有, 它的繩索非常幼, 經常以索帶扣固定繩索, 無疑在考驗它的耐用性, 如弄斷後也不知怎樣更換……加上鞋底紋並不耐磨, 相應也會降低實戰吸引度。
KOBE A.D. NXT絕對可謂為室內比賽而設的戰靴, 假如價格和耐用不是你的主要考慮因素, 它依然是低筒鞋款中的好選擇。

特 點:

-       適合後衛、前鋒球員, 尤其追求腳感型球員
-       抓地相當清晰
-       極低鞋筒靈活性高
-       適合室內場地使用
-       修長襪筒鞋型


缺 點:

-       透明橡膠外底非常容易沾上塵埃
-       室外場地穿著容易磨蝕
-   綁帶需妥善處理才能防止鬆脫
-       初期穿著前掌Flyknit鞋面缺乏彈性


測試資料:
鞋 款 : KOBE A.D. NXT



Support ★★★★☆
Sizing ★★★★☆
Cushion ★★★☆☆
Traction ★★★★☆
Overall Performance ★★★★☆
CP ★★★☆☆
鞋 碼 : US 9.5
重 量 : 369g / 13 oz (左腳)
個 人 習 慣:急停跳投 、 切入上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IKE HYPERDUNK 2013 鞋評

吊橋及斜張橋於 19 世紀初發明 , 運用纜索及 橋塔 來承載重量 , 是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鋼材短缺 , 而斜張橋所使用的鋼材比吊橋少而被歐洲工程師採用 ; 而其 鋼 纜以放射性連接的設計 , 令外形具備未來感 , 時至今日仍然廣受設計師採用 , 甚至將概念套用於運動用品上 ,  2008 年 NIKE 開創的 FLYWIRE 設計靈感正是源自吊橋 , 由於支 持 來自 FLYWIRE , 令鞋面更輕巧、 靈活 。 現時 , FLYWIRE 技術主要運用於不同鞋類中 , 當中 HYPERDUNK 系列與 FLYWIRE 關系最為密切 , 也最具代表性 ;  HYPERDUNK 系列見證著整個 FLYWIRE 技術的 演變 , 每當出現新製造 技術它總是第一款被選用 。 隨著 FLYWIRE 技術漸趨成熟 , 設計也不斷進化 ,  2012 年推出的 NIKE HYPERDUNK 配備大膽創新的 DYNAMIC FLYWIRE , 將 FLYWIRE 外露以顯 NIKE 對其技術的信心 ; 到今年 , NIKE BASKETBALL 為全新的 HYPERDUNK 2013 注入另一嶄新的 FLYWIRE 設計 , 而設計師更由 Eric Avar 轉為 Peter Fogg , 為 HYPERDUNK 系列徹底改變。 一年前所發表的 NIKE HYPERDUNK , 全新設計的鞋面將 FLYWIRE 外露於鞋面 , 推翻一貫用塑膠物料包圍的 FLYWIRE 鞋面 , 其設計的主要目的維持雙 腳 穩定性 , 當 FLYWIRE 靜止時保持鬆度 , 到運動及衝擊時就會拉緊 , 這系統名命為「 DYNAMIC FLYWIRE 」 , 改頭換面的設計更要讓所有人都清楚知道 FLYWIRE 的真面目;到 2013 年 , 當首次於網上見過 HYPERDUNK 2013 的草圖及發售前的樣品 , 設計大膽地將 DYNAMIC FLYWIRE 完整外露 , 或許也帶有少許驚訝 , 但以根據 HYPERDUNK 系列的進化過程 , 不難想像即將出現這樣的外露設計。 回想 2008 年時 , Eric Avar 所設計的 ZOOM HYPERDUNK 以「...

籃球鞋 · 評 - PG2 鞋評 / 加人工的藍領

2017 年推出的 PG 1,外形獨特、性能平均,加上大概 「100鎂」的價格 (更出現過半價) ,成為一眾男女球員恩物,走到街場總會發現好幾對。今年PG 2 換上較平實外形,能否承接上年性價比高的形勢,甚至再有突破? Size Fit 鞋身設計是PG 2 與 PG 1 最大分別, PG 2 主以傳統鞋身配合鞋舌設計,穿著過程比PG 1方便得多;雖然屬於亞洲地區的 EP版本,但鞋身屬正常楦形。 假如前掌感到寛闊,亦可利用鞋帶控制前掌的 Dynamic Wings 以改善包覆効果,建議慣常尺碼已經相當合適。 Support     Support 是 PG 2 的亮點~ 個人頗喜歡PG 2鞋身的設計,相比 PG 1 有明顯改善,而整對PG 2 支撐設計可分為三大焦點。 首先最顯眼有前掌 Dynamic Wings 設計,實質為兩組設於鞋身外的固定綁帶系統,藉由鞋帶去控制前掌位置的包覆及穩定効果,從而保留 PG系列的可調節前掌設計,及取代 PG 1 鞋面的襪套設計及魔術貼綁帶系統。 Dynamic Wings獨立設置於鞋身以外,作用為前掌鞋身提供額外的鎖定効果,例如在轉向時可發揮穩定及鎖定作用,令人在跳投過程及籃底下工作時感到較安心; 於相同位置的鞋身則具備彈性設計,能夠保留靈活度、亦能同時提供鎖定効果,類似的功能亦曾經於 Kyrie 3 上出現,屬於一款不錯的設計。 對比起 PG 1 的獨立綁帶系統,Dynamic Wings需要依賴鞋帶去控制,並非如 PG 1 相同可以隨時隨地輕鬆調校,包覆効果亦由貼身的襪套改為較傳統型的鞋身,這正是兩代PG的最大分別。至於兩款的設計哪一種較好? 視乎您的個人喜好;例如我個人偏好傳統的綁帶方式, PG 2 相對較合適; Dynamic Wings的設計能提供全面的前掌支撐効果,對於經常急停跳投及切入動作可發揮很大幫助,但必需注意前掌的鞋帶調校。至於著重前掌鎖定功能,PG 1 絕對屬首選。 PG 2第二個Support 焦點 - 中足的鞋帶扣。 於中足鞋身位置,設計師特別加設一組鞋帶扣於外層,以提供鞋帶調校選項,穿著者可因應自己雙腳的大細、厚度作出選擇;例如屬正常腳形,我會選用內層鞋帶口,令鞋身有較貼腳的効果。 外層的鞋帶扣比較適合配戴護具或扁平足的腳形,可改善鞋...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