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Harden Vol.1 鞋評

自從adidas 正式簽下 James Harden , 傳媒一直揣測究竟他們會否為James Harden 推出簽名鞋, 最近adidas Basketball 正式推出他首對簽名鞋款 Harden Vol.1 每位球員推出首雙簽名鞋總是令人期待, 小編也急不及待找了這雙 IMMA BE A STAR 來測試。

在鞋評之前, 想先介紹一下這雙 IMMA BE A STAR, 因為這雙鞋的設定跟本次測試有很大關系。



Harden Vol.1 IMMA BE A STAR 設計源自中學時期的 James Harden,他寫給母親的一張紙條上所留下的字句:‘Could you wake me up at 7:00 and could u leave me a couple of dollars. P.S. Keep this paper. Imma be a star.(資料來源: Kenlu), 那張紙條上的字跡印在鞋墊上, 並利用他們的 Primeknit技術, 以黑色配上金線為鞋面營造相同効果。 (個人覺得有點似 Yeezy 350 系列的鞋面) 而作為首雙簽名鞋, 鞋盒只印有Harden的專屬標誌, 感覺有點低調。
但請注意: 暫時只有這一雙肯定使用了 Primeknit , 官方沒有明確說明每一雙使用了甚麼物料, 加上香港沒有發售此款式, Harden Vol.1 的面料更具神秘感; 直到最近香港發售其他款式才看到其餘實物, 也可肯定每款Harden Vol.1配有不同的鞋面結構, 有些問題也許只侷限單一款式上, 因此以下的鞋評只建議適合於 IMMA BE A STAR 款式上。





首先從鞋面的設計及包覆說起; Harden Vol.1選擇以低筒作為整套系列的首雙鞋款, 配置不對稱的鞋帶系統、鞋頭外罩, 而所有設計據說James Harden全程參與, 以迎合他的招牌歐洲步法所設。

不對稱的鞋帶系統令穿著相當方便, 而鞋面由兩層Primeknit , 從內向外覆蓋內, 令鞋帶配置於外層, 營造出如腳上繃帶的概念, 從而提供穩定性, 設計十分聰明。
但鞋帶孔的設計令繫帶過程增添不少麻煩, 鞋帶不時被卡著而難於調教, 較可惜是更換另一雙鞋帶非常困難, 而最有趣是當James Harden上場著用的Harden Vol.1, 全都使用了另一種較扁和粗的鞋帶, 莫非James Harden本人也感到這問題? 只有他才知道了, 而我就只有感到難於繫緊……

 

整幅Primeknit 面相當軟, 質感帶點似麻布, 而底層以尼龍布料覆蓋, 於鞋舌、鞋跟、鞋領分別加入不同厚度的隔綿, 穿起來相當舒適; 同時, Harden Vol.1擁有極低鞋筒, 能令足踝徹底外露並提供極大的靈活度。
不過要注意這雙 Harden Vol.1 的尺碼, 小編由初時測試感到尺碼合適, 直到後期感到內靴出現空間感, 內靴的尺碼令人感到很疑惑, 究竟是它使用了較寛的鞋楦, 還是 Primeknit面越著越軟所致? 個人相信較寛鞋楦的可能性較大; 另外, 鞋帶的配置也會導致問題發生。對於腳型偏闊, Harden Vol.1就好像為他們特別量身打造, 相信正常尺碼已非常適合; 但對於一眾正常及偏瘦的腳型, 可建議試穿細半尺碼感受是否適合, 以選配最恰當的包覆表現。


鞋頭的外罩是整對Harden Vol.1 的特色之一, 以提供極佳耐磨及保護効果, 而外罩與鞋身分別屬兩層鞋面, 増加了前腳掌靈活度; 可惜對本人而言, 楦頭提供的空間頗多, 腳趾位置的包覆感也較弱, 要換上厚襪才有改善。
他們强調鞋頭外罩為James Harden 的獨有歐洲步設計, 而他的歐洲步多利用後腳的腳背、鞋頭進行急停  (仔細動作不妨到Youtube 搜尋), Harden Vol.1 特設的覆蓋面可謂他的專屬設計; 不過, 對於大部分穿著者, 應該不會完全跟著James Harden的刁鑽步法, 我們還是以耐磨面來看待吧!


(
很難模仿, 還是到Youtube 看吧!)
當選擇Harden Vol.1, 鞋頭外罩也一樣要注意, 因為不同款式的 Harden Vol.1 , 外罩也使用了不同的物料, 例如這雙 ‘IMMA BE A STAR’ 使用了麂皮、’Pioneer’ 使用仿皮、最近期推出的 ’DARK OPS’ 則使用了彈性尼龍, 包覆感也有不同, 在選購前先留意哪一種適合自己。


至於緩震方面, 不得不讚全掌BOOST的中底, 回彈感相當顯著, 走動時相當舒適。 雖然前腳掌所運用的BOOST 較薄, 但厚度適中, 在沒有影響貼地感的同時也保留著緩震効果, 這設計令人十分欣賞。為了提升穩定性, 設計於前腳掌及中底的外側以TPU 包覆著, 並於中底內加入8字型的穩定設計, 以及足弓穩定片, 令整體BOOST 的反饋力量較集中, 為左右移動步提供穩定表現。
對於整雙BOOST中底的緩震表現相當滿意, 反應性亦相當不錯, 唯獨對足弓的設計有些少建議。全掌BOOST配置鞋墊下, 令雙腳可直接感受到其反饋力量, BOOST 的反饋力量亦相當大, 對於腳掌非受壓位置未必能完全承受這種反饋壓力, 從而使這些部位容易感疲勞, 而這問題便出現於本人的足弓上, 我只好穿上厚襪來習慣及改善; 假如設計能於足弓位置讓鞋墊與BOOST之間加上隔層作為承托, 甚至將足弓的穩定設計與BOOST互換, 應可改善疲勞。




Harden Vol.1 鞋底紋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菱形立體紋組成, 作為首雙簽名鞋款, 竟大膽套用非主流的魚骨紋, 果然貼合Harden Vol.1 的廣告#HERETOCREATE的破舊立新概念, 令人感意外是其抓地表現相當銳利, 雖然紋路細密容易沾上灰塵, 但鞋底的面積較闊, 彌補了部分影響, 不論戶外還是戶內, 整體的抓地提供了高水平表現。但同樣地, 不同款式的Harden Vol.1 配上不同素材的外底, 選購前也要留意一下。



作為首雙James Harden 的簽名鞋款, 當然不少得加入個人元素; 於鞋跟刻有 James Harden 最重要親人母親與祖母的生日日子, 內側亦刻有他的簽名。



總 結 :

作為首雙James Harden 的簽名鞋款Harden Vol.1 , 的確帶來了不少驚喜。 外型簡潔破格, 從鞋上的設計, 很難讓人感受到它是屬於adidas basketball系列的鞋款; Primeknit 鞋身配上不對稱鞋帶系統, 為整雙鞋帶來一種獨特的包覆効果。 老實說, 小編是首次穿著全掌BOOST 的中底, 軟彈的表現令人感驚喜, 反應亦相當出色, 如能改善足弓上的配搭設計, 或許會有更好表現, 而穩定及抓地能力亦有不錯表現, 適合一眾後衛及前鋒球員。而Harden Vol.1 令我最欣賞是它具有一種Harden的另類風格,獨特的鞋頭外罩完全對應James Harden刁鑽個人動作而設計, 破格的鞋底紋完全帶出創新感覺, 突顯他不隨波逐流的態度, 還有輕描淡寫的個人訊息放進不同款式內, 使Harden Vol.1 顯得相當新鲜。較可惜是尺碼和鞋帶問題令人感到相當煩惱, 而鞋面也非統一使用Primeknit版本讓人失望, 期待將來再有其他Primeknit版本推出。

特 點:

-       適合後衛和前鋒球員
-       BOOST 中底反應相當出色,
-       穩定及抓地能力相當高, 適合室內及室外場地使用
-       內靴偏闊, 適合腳型偏闊球員
-       鞋頭外罩與鞋身分離, 增加靈活度和耐用


缺 點:

-       鞋帶較難調校鬆緊度
-       不同款式有不同的包覆感受, 一般腳型建議可試穿細半尺碼
-   腳跟的包覆一般, 保護偏低
-   足弓位置較易疲勞

測試資料:
鞋 款 : Harden Vol.1 PK
鞋 碼 : UK9 / US 9.5
重 量 : 440g / 15.6 oz (左腳)
主 要 技 術 : 全掌 BOOST不對稱鞋帶系統、鞋頭外罩、 Primeknit 鞋身

個 人 習 慣:急停跳投 、 切入上籃


日期:12/22/201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OBE8 SYSTEM / + SYSTEM 鞋評

Eric Avar曾經於訪問中講過 :「我很喜歡跟Kobe Bryant合作 , 他是一位很進取、渴望提升球場上的表現 , 喜歡接受新嘗試、新挑戰。」 2008年 , Kobe Bryant向Eric Avar提出一句 「Why not low cut」, 便出現低筒為主ZOOM KOBE4,令KOBE 系列進入新履程 ; 其後KOBE 系列更以低筒為主 。 到2012年 , Eric Avar設計出的最輕的籃球鞋 – KOBE 8 SYSTEM , 嘗試挑戰比跑鞋、足球鞋更輕的籃球鞋。 KOBE 系列一直以黑曼巴 (THE BLACKMAMBA為Kobe Bryant綽號) 為設計概念 , 盡量令外觀更似蛇 , 但很多時只局限於外型上 ,有時鞋面所用物料較硬容易變形,舒適度也不太突出; 這次設計師Eric Avar希望令KOBE 8 SYSTEM內外都有蛇的影子 , 首次於籃球鞋中只用上ENGINEERED MESH UPPER ,令鞋身意想不到的輕、軟 ; 柔軟的鞋身配合簡簡單單的暗花及配色 , 足以令外觀有如蛇皮。 鞋面用上的 ENGINEERED MESH UPPER為一種全新超輕盈特製網面 , 一片式鞋面設計 , 表面帶有密密麻麻的細孔 , 同時十分貼腳 , 令其極為透氣 , 有如第二重皮膚, 這種高透氣性可算近年少見。 為了令鞋面更貼服腳面 , 第五鞋孔 (圖中紅格位置) 刻意設置較低 , 縛緊鞋帶後可令鞋身更貼覆腳面 , 穿上後令雙腳更感自然。其設計以貼腳才發揮最佳包覆度, 建議選購時選擇合身便可,無需加大尺碼。 更多資料: Nike Officially Unveils 'Engineered Mesh' from SC http://solecollector.com/news/nike-officially-unveils-engineered-mesh-/  實戰中 ,第五鞋孔設置較低未有影響腳面不適 , 而鞋舌上設計也歸功不少。鞋舌上加入的泡棉填充物料為鞋帶位的壓力提供了緩衝 , 加上設有兩個鞋帶鎖定位 , 每當走動時鞋舌也穏定覆蓋腳面 , 為整體舒適感起了很大作用。   鞋身網面物料非常柔軟、纖薄 , 為固定其外形,鞋面內設有多組固定層(黑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

籃球鞋 · 評 ANTA KT3 - 全能型戰鞋

自從安踏於 2017 年宣佈前 adidas 設計師 Robbie Fuller 加入 , 對安踏鞋款設計的確上帶來不少衝擊 ;  Robbie Fuller 過往設計鞋款中最為人熟識有 : adiZero CrazyLight 、 Wall 1 、 adiZero Rose 2.0, 來到安踏 , 他首個參與的大型設計就是 – KT 3 。 外觀上、 KT 3 跟前兩代風格完全不一樣 , 少了遲鈍、老士味道 , 換來具戰鬥格外形 , 更首次配合全織面鞋身 , 實戰狀態又會否跟外形匹配 ? Size Fit KT 3 的尺碼是最大困惑 ! 於去年 11 月期間 , 小編買入第一對 KT 3 , 當時尺碼為 US 9.5; 首次上腳 , 鞋內大少、尺碼屬正常 , 只是楦頭有些少寛闊   ( 因 ANTA 屬一間內地的運動品牌 , 主要以亞洲人的扁平腳型鞋楦打造 ), 初期問題不算大。但當著用 5 次以上 , 開始感到內籠空間感越來越大 , 期後更加要穿加厚綿襪改善空間感。 到近期 , 小編決定買入另一雙細半碼的 KT 3 (US 9) 再進行測試 ; US 9 鞋面相當貼腳屬預期之內 , 當數回著用之後 , 織面鞋身經過熱身逐漸開始軟化 , 腳背的壓迫感亦隨之消失。 至於 KT 3 尺碼 , 小編難以提出建議 , 因為它的尺碼隨著穿著時間而作出改變 , 這正是 KT 3 存在的問題 , ( 我迫不得已買下兩對 ...) 。假如只買一雙 KT 3 穿著數次 , 相信任何尺碼又有甚麼所謂 ; 但假若想作為您場上的戰靴 , 嘗試挑戰細半碼吧 ! ( 圖自 ANTA.cn) ANTA 尺碼表一直沒有 US 10 及更大尺碼 , 假如 ANTA 想進軍更多海外市場 , 衷心建議改善這一套尺碼 , 以及考慮更多外國人腳型。 Support 整雙 KT 3 的 SUPPORT, 重點集中於鞋筒。 KT 系列由第一代開始使用中筒設計 , 這是因應 Klay Thompson 對中筒鞋的要求 ; KT 3 改用中筒近乎完全高筒鞋的設計 , 鞋領高度足以包覆整雙足踝。 鞋筒內靴設置額外填充隔綿 , 加強足踝承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