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買鞋的習慣, 很多時只留意兩件事 - 價錢和代言人 (其實現時也有些這種習慣)。 因為學生年代零錢不多, 價格很多時候取決一切, 而當年沒有太多運動鞋的資訊, 認識籃球鞋一般從代言人身上得知, 甚麼 traction / cushioning / lockdown 完全不懂, 心裏也會想: 「某球星表現好, 看看他的表現, 學會一兩下必殺技, 穿上他代言鞋就有加持力, 還談甚麼court-feel, 傻的嗎?」…… 加上身邊同學感染, 自然地受到代言人所影響。
記得有一次, 在SOGO百貨進行減價期間, 竟然發現一雙EWING, 價錢只是$350港幣, 顏色更加是學校指定選用顔色, 學生零錢有限加上正缺一對運動鞋, 這雙更是四大中鋒大猩猩Ewing 代言, 立時無憂即決。 當穿過數次體育堂已發覺很笨重, 不要想怎樣切入上籃, 太遲純了, 學下籃底功啦……
經過這次EWING事件, 我開始學懂買鞋要認真試, 但年少真的是很無知, 犯錯還是會重複。Adidas
Promodel 2G, 相信很多人熟識的一雙90年代學生鞋, 價錢不用$300已經可以買到, 但小編穿著總是覺得鞋底帶點硬, 穿著時間長了腳掌很不舒服, 而我如何綁帶, 總是不能完全包覆雙腳, 也許我的腳型並非又闊又大吧,鞋內空間總是出現。
人越大著鞋多了, 買籃球鞋也開始有要求。Air
Foampostie One , 又名太空鞋, 97推出可謂劃時代設計, 它的外型完全打動了我, 而它的兄弟Air Foamposite Pro裝上同樣技術, 全掌Zoom Air 加Posite 熱塑鞋面, 鞋跟再加一片 Zoom Air, 理應腳感不錯, 最有趣是這雙成本極高的籃球鞋, 在香港經濟低迷時候, 能夠半價購得到, 就這樣, 我再一次倉促買鞋……我穿起來感到這雙鞋很難屈摺, Zoom Air 回彈很明顯, 但鞋面非常堅硬, 令起步動作遲純,
court-feel 自然感受一般, 那種感覺至令也很奇怪, 不過也因此令我更加佩服 Penny Hardaway / Tim Duncan 等人……
以往穿過Air Max Uptempo 及Air Max CB34 , 屬初期前置MAX AIR, 具有不錯的緩震表現, 但MAX AIR 的厚度好像將整個人升高了半吋, 探步時的感覺變得很奇怪。期後還有 Vince Carter的VC2, 全掌Shox好像給我增高了, 同樣令我找不到court-feel。
Air Max 系列一向百不錯的緩震, 不過全掌Max Air 的鞋款就好像並不適合本人; 不論以往的Air Max Uptempo, 或者進化成全掌Max Air 的 Air Max Elite, 又或者近代全掌 Zoom Max Air 的Lebron X和 Zoom Hyperposite, court-feel 的感受都較差, 總是感到要花點力氣去起步, 反應好像有點遲純。
以上都是本人穿過而感到court-feel較弱的鞋款, 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並非有同感, 例如全掌 Zoom Max Air 的鞋款, 我也認識不少朋友很喜歡, 腳感也很好, 那為何有這種偏差?
每人的身高、體重、腳的大小也不一, 所以鞋款總不能乎合所有人, 腳感自然不一。 但買鞋前, 我們可先分類, 選出適合自已的鞋款, 減少買錯鞋的機會; 現在有很多籃球鞋資訊, 有時也可參考運動品牌所提供的資料, 再仔細分析。
另外, 選鞋時也可跟隨個人的體重及腳掌的大小, 作相對的中底比例選擇, 這樣就可以減少中底偏薄或偏厚情況。
例如體重於130-150磅之間, 腳掌屬正常腳型及大小, 普遍穿較薄中底的鞋款, court-feel 的感受會較好, 當然也要留意中底是否使用較軟的橡膠及採用了甚麼緩震技術。 舉多一例子, 假設球員重 200多磅, 腳掌較大而且闊, 較建議選擇偏厚的中底如 Max Air 這類, 令腳掌與中底比例均衡, 穿起來也較舒適。再另舉一例子, 體重於150-160磅之間, 腳掌一般大小但偏闊, 可建議選擇楦頭較闊, 前掌配置了緩震技術及一般厚度的中底鞋。
選鞋除了用以上方法, 也可參考其他人對每對鞋的評價, 認識深了自然也較少出錯, 更重要是親身試穿, 親身體驗過才有最清晰感受。
court-feel 是一種很個人的感受,有時候也感到很難表達; 以往好像只有後衛才談得上court-feel, 但現在的籃球比賽已經不再單調,大前鋒也可運球, 中鋒也可投射3分球, 只要你肯練習, 有甚麼不可能? 而腳感也可以經訓練來提升, 例如可利用 Speed Ladder 來訓練步速、腳掌的反應和小腿肌肉。
假如沒有Speed Ladder這類專業器材, 也可以透過運動場邊的石梯級進行自主訓練, 同樣也可訓練步速、小腿肌肉等。
另外, 假如家中有網球, 亦可利用它來鍛練腳趾和腳掌的靈活度, 例如坐下用腳掌按著網球前後左右移動, 同時也可舒緩腳部的炎症, 例如足底筋膜炎。
Speed Ladder 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kt1txOun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kt1txOunI
現今的造鞋技術一年比一年進步, 要打造一雙出色的籃球鞋, 對於運動品牌生產商可謂簡單不過, 要製造幾多雙、幾多款都可以, 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但, 是否越薄中底的鞋款便代表你會有最好的 court-feel 邏輯嗎? 我們就此可以依賴鞋上的設計, 捨棄保護、緩震或其他因素嗎? 只有靠自己穿著過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court-feel 籃球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