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籃球鞋類的FLYKNIT

NIKE 於2012年首度發表FLYKNIT技術, 起初推出跑鞋, 期後有訓練鞋、籃球鞋、足球鞋、高爾夫球鞋等等…… 4年間FLYKNIT技術已廣泛應用至不同運動鞋面上, 亦代表這項針織技術漸漸被運動員所認同, 而究竟FLYKNIT 是甚麼?
FLYKNIT 是一種利用針織(Knit)方式, 由聚酯 (全解: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紗線的針織技術製成, 具彈性、強度、耐磨, 為製鞋過程減少了不必要的材料損耗, 達至 NIKE 提倡的Better World環保概念; 但針織結構較鬆散 (例如最常見有針織毛衣) , 令產品成型較困難。
繼跑鞋以外, 籃球鞋是另一項較多選用FLYKNIT 的鞋款, 就2016年初至今已推出了三款FLYKNIT籃球鞋, 分別有 KOBE XI ELITE, KD 9 及 HYPERDUNK 2016 FK; 雖然同是FLYKNIT 鞋面, 但各有不同厚度、堅韌性, 究竟這些FLYKNIT 面有甚麼不同之處? 與FLYKNIT跑鞋又有何分別?

 
FLYKNIT 技術自推出以來最常用於跑鞋上, 以 FLYKNIT RACER為例, 紗線可帶來輕薄的鞋身, 而利用針織的方式可為鞋身製造出鏤空, 從而提升透氣。

  
FLYKNIT 以針織技術製造鞋身, 但同時令結構較鬆散; 為保持設計的鞋型及支撐, 鞋兩側一般會加入Flywire 增加支撐點, 並以重覆編織的方法令鞋身定型, 另外也會於重點位置利用TPU加強支撐, 以 FLYKNIT LUNAREPIC 為例, 設計於後跟內外加上 TPU塗層, 以提高鎖定功能; FLYKNIT另一特點是以3D 打印技術製造更多複雜的外型, 例如FLYKNIT LUNAREPIC的襪筒外型, 於編織過程亦可加入不同密度、彈性物料, 讓襪筒可包覆不同腳型, 多次穿脫仍能保持其柔韌度。

 
KOBE IX ELITE是首雙使用FLYKNIT的籃球鞋, 配合拳擊靴的外型引起極大的話題性, 而FLYKNIT鞋面亦因應Kobe Bryant 的打法, 並針對籃球運動對腳部的支撐需求, 而作出相應的獨有設計。
KOBE IX ELITE所使用的FLYKNIT 鞋面比跑鞋上所使用的更厚, 以重覆編織的方式來加厚鞋面, 並於兩側加入Flywire 來提高支撐, 從鞋身發現的凹凸感, 就是他們重覆編製的效果。 當接觸過KOBE IX ELITE, 很容易會發現鞋面好像帶有塑膠感及硬身, 主要原因是製作時加入纖維層, 加强鞋身的支撐, 後跟配合TPU、仿皮及碳纖板, 提高整體的保護效果。

  
到 KOBE X ELITE, 為保持支撐性、提升透氣効果, FLYKNIT 編織的方式加入膠質纖維; 如上圖為例, 紫色屬紗線, 半透明屬膠質纖維, 編製出的鞋面透氣空間, 亦成為 KOBE X ELITE是大特色; 比起上一代的KOBE,  FLYKNIT之間變得更緊密, 顯得較立體, 鞋面更薄更輕而且相當貼腳, 少了一份堅挺的感覺, 穿上較KOBE IX 舒適, 但鞋身兩側同樣配置Flywire, 具備相同支撐効果, 保留著KOBE系列的强韌支撐重點。由於FLYKNIT 製造的鞋筒偏軟, 鞋筒內需加入記憶綿骨架, 增加足踝上的支撐功能。

 
今年推出的KOBE XI, FLYKNIT 技術比起前兩代有較大的分野; 設計以强韌支撐為宗旨, FLYKNIT紗線交織更緊密, 於編織過程加入TPU的魚絲線, 減少重覆編織的次數, 從而令鞋面厚度降低並提高鞋面的支撐。 整片FLYKNIT鞋面交織得相當緊密, 外型較堅挺, 多次穿著鞋身亦不會輕易變形, 相比起前兩代, KOBE XI ELITE 的FLYKNIT 屬現時3款 KOBE鞋款中最堅韌。
但因FLYKNIT紗線密度較高, 降低了透氣功能; 礙於鞋面加入TPU魚絲線, 大大降低彈性, KOBE XI ELITE 的FLYKNIT屬現時3款 KOBE鞋款中彈性最低, 亦令部分用家選擇大半的尺碼才感舒適。鞋跟內層與之前的KOBE 系列相同, 配有加厚綿層, 為腳跟提供包覆和保護。

 
 
KD 9 是第二款系列使用FLYKNIT的籃球鞋, 製造方法有別於 KOBE系列。 KD 9 所使用FLYKNIT 的部位集中於鞋身前腳掌, 利用3D編織的方式, 為鞋面編出立體蜂巢圖紋, 令FLYKNIT紗線更緊密, 類似日常背包用的尼龍帶, 帶來柔軟的質感讓雙腳活動時更靈活自然; 內層加上尼龍網面包裹鞋籠, 藉此提升舒適感, 有別於 KOBE系列的堅韌感, 大大減低適應時間, 讓雙腳活動時更靈活自然, 這也成為KD 9的特色。
KD 9的FLYKNIT 相當軟, 需依靠連接鞋後半部分的縫接口來固定其襪套外形, 兩側利用織帶與鞋帶聯系, 跟KOBE 系列的Flywire 概念不同; 礙於鞋身缺少了鞋舌, 加上固定的外形, 令不同腳型對內籠的空間感受不一, 織帶和鞋帶於調節鬆緊上顯得相當重要; 另外, FLYKNIT 與網面的縫接口相當緊, 令穿著過程相當困難, 成為KD 9 最大缺點。
FLYKNIT 於 KD 9 上主要帶來柔軟舒適感, 令雙腳更容易適應, 跟 KOBE 系列主張强韌鎖定功能分別很大。

 
 
最近推出的HYPERDUNK 2016 FK 是第三雙使用FLYKNIT的籃球鞋, 鞋身使用堅韌及具彈性的紗線編織而成, 於襪筒及腳背的FLYKNIT 具彈性, 有利穿著及調節鬆緊。相比起KOBE 系列和 KD 9的 FLYKNIT, HYPERDUNK 2016 上的 FLYKNIT 是最薄的一對, 亦是最柔軟的一對 (有點像FLYKNIT 跑鞋), 於內側和足踝位置打造不少通風位, 以現時推出的 FLYKNIT 籃球鞋款中屬最透氣一雙。相比起以往的FLYKNIT, HYPERDUNK 2016 FK鞋身接近95%以上使用 FLYKNIT, 編織的FLYKNIT屬最多的一款; 但FLYKNIT襪筒的設計較接近運動襪, 利用其彈性提供壓力, 但對於足踝支援作用不大; 襪筒外型亦比較獨特, 令穿脫困難, 鞋帶與FLYKNIT 產生較大磨擦, 令綁帶較困難, 成為整雙鞋最大缺點。 後跟亦需要加入雙層TPU穩定片及加厚隔綿, 以增加後跟的鎖定效果。

綜合多款FLYKNIT 籃球鞋, KOBE 系列强調雙腳的鎖定, 不論是低筒或是高筒, FLYKNIT 鞋身必然加上Flywire 及其他物料, 如膠質纖維或TPU以提升支撐及鎖定效果。KD 9 是首雙 KD 系列的FLYKNIT鞋款, 以柔軟鞋身提供舒適表現, 設計方式較易令大眾接受。HYPERDUNK 2016 FK 是走在劃時代設計上, 於舒適、輕盈和支撐中取之平衝。
而相比起 FLYKNIT 的跑鞋, 任何一雙的支撐性和保護都比較充足, 鞋身怎樣改變還未能做到跑鞋般的輕盈, 但三款系列於鞋後跟加重保護隔綿, 畢竟保護不能單單依靠 FLYKNIT 的幫助; 另外鞋款定價普遍屬於偏高價, 容易讓人卻步。不過, 令人最在意是白色的FLYKNIT 鞋面均非常容易弄污, 相信現時還沒有最佳的去污方法。以上提供的FLYKNIT 比較, 希望能為各位選購前提供多一些建議。隨著FLYKNIT 技術越來越普及和成熟, 相信它會為將來牽起更多驚喜設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OBE8 SYSTEM / + SYSTEM 鞋評

Eric Avar曾經於訪問中講過 :「我很喜歡跟Kobe Bryant合作 , 他是一位很進取、渴望提升球場上的表現 , 喜歡接受新嘗試、新挑戰。」 2008年 , Kobe Bryant向Eric Avar提出一句 「Why not low cut」, 便出現低筒為主ZOOM KOBE4,令KOBE 系列進入新履程 ; 其後KOBE 系列更以低筒為主 。 到2012年 , Eric Avar設計出的最輕的籃球鞋 – KOBE 8 SYSTEM , 嘗試挑戰比跑鞋、足球鞋更輕的籃球鞋。 KOBE 系列一直以黑曼巴 (THE BLACKMAMBA為Kobe Bryant綽號) 為設計概念 , 盡量令外觀更似蛇 , 但很多時只局限於外型上 ,有時鞋面所用物料較硬容易變形,舒適度也不太突出; 這次設計師Eric Avar希望令KOBE 8 SYSTEM內外都有蛇的影子 , 首次於籃球鞋中只用上ENGINEERED MESH UPPER ,令鞋身意想不到的輕、軟 ; 柔軟的鞋身配合簡簡單單的暗花及配色 , 足以令外觀有如蛇皮。 鞋面用上的 ENGINEERED MESH UPPER為一種全新超輕盈特製網面 , 一片式鞋面設計 , 表面帶有密密麻麻的細孔 , 同時十分貼腳 , 令其極為透氣 , 有如第二重皮膚, 這種高透氣性可算近年少見。 為了令鞋面更貼服腳面 , 第五鞋孔 (圖中紅格位置) 刻意設置較低 , 縛緊鞋帶後可令鞋身更貼覆腳面 , 穿上後令雙腳更感自然。其設計以貼腳才發揮最佳包覆度, 建議選購時選擇合身便可,無需加大尺碼。 更多資料: Nike Officially Unveils 'Engineered Mesh' from SC http://solecollector.com/news/nike-officially-unveils-engineered-mesh-/  實戰中 ,第五鞋孔設置較低未有影響腳面不適 , 而鞋舌上設計也歸功不少。鞋舌上加入的泡棉填充物料為鞋帶位的壓力提供了緩衝 , 加上設有兩個鞋帶鎖定位 , 每當走動時鞋舌也穏定覆蓋腳面 , 為整體舒適感起了很大作用。   鞋身網面物料非常柔軟、纖薄 , 為固定其外形,鞋面內設有多組固定層(黑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

籃球鞋 · 評 ANTA KT3 - 全能型戰鞋

自從安踏於 2017 年宣佈前 adidas 設計師 Robbie Fuller 加入 , 對安踏鞋款設計的確上帶來不少衝擊 ;  Robbie Fuller 過往設計鞋款中最為人熟識有 : adiZero CrazyLight 、 Wall 1 、 adiZero Rose 2.0, 來到安踏 , 他首個參與的大型設計就是 – KT 3 。 外觀上、 KT 3 跟前兩代風格完全不一樣 , 少了遲鈍、老士味道 , 換來具戰鬥格外形 , 更首次配合全織面鞋身 , 實戰狀態又會否跟外形匹配 ? Size Fit KT 3 的尺碼是最大困惑 ! 於去年 11 月期間 , 小編買入第一對 KT 3 , 當時尺碼為 US 9.5; 首次上腳 , 鞋內大少、尺碼屬正常 , 只是楦頭有些少寛闊   ( 因 ANTA 屬一間內地的運動品牌 , 主要以亞洲人的扁平腳型鞋楦打造 ), 初期問題不算大。但當著用 5 次以上 , 開始感到內籠空間感越來越大 , 期後更加要穿加厚綿襪改善空間感。 到近期 , 小編決定買入另一雙細半碼的 KT 3 (US 9) 再進行測試 ; US 9 鞋面相當貼腳屬預期之內 , 當數回著用之後 , 織面鞋身經過熱身逐漸開始軟化 , 腳背的壓迫感亦隨之消失。 至於 KT 3 尺碼 , 小編難以提出建議 , 因為它的尺碼隨著穿著時間而作出改變 , 這正是 KT 3 存在的問題 , ( 我迫不得已買下兩對 ...) 。假如只買一雙 KT 3 穿著數次 , 相信任何尺碼又有甚麼所謂 ; 但假若想作為您場上的戰靴 , 嘗試挑戰細半碼吧 ! ( 圖自 ANTA.cn) ANTA 尺碼表一直沒有 US 10 及更大尺碼 , 假如 ANTA 想進軍更多海外市場 , 衷心建議改善這一套尺碼 , 以及考慮更多外國人腳型。 Support 整雙 KT 3 的 SUPPORT, 重點集中於鞋筒。 KT 系列由第一代開始使用中筒設計 , 這是因應 Klay Thompson 對中筒鞋的要求 ; KT 3 改用中筒近乎完全高筒鞋的設計 , 鞋領高度足以包覆整雙足踝。 鞋筒內靴設置額外填充隔綿 , 加強足踝承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