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可認定今季是Kobe Bryant 的告別作, 但他仍堅持上陣每一晚比賽, 仍以最佳狀態應付每一隊對賽球隊, 專業的態度非常值得尊敬。設計師Eric Avar 為了讓Kobe Bryant 可以盡情發揮極致的表現, 因此將KOBE系列的所有精髓集中於他的最後一雙戰靴身上, 並設計出以性能為先的全新KOBE XI ELITE。
KOBE系列一向專注於鞋面的設計, 以達至貼服與輕巧的效果, 每一代的演變成為KOBE 系列的特色;
Eric Avar設計這次的KOBE XI ELITE, 堅持著KOBE 系列以䌓為簡的宗旨, 特別設計出全新的FLYKNIT 技術來配合這雙告別作。
過往KOBE IX 和 KOBE X所使用的FLYKNIT 技術, 均以重覆編織的方式來加強不同位置的堅韌度, 甚至加入固定膠以增加當中的韌度, 但同時也帶來了偏硬的膠質感; 為了令KOBE XI ELITE 更簡潔, 他們於全新FLYKNIT的設計中, 大膽地將仿如魚絲線的TPU加入FLYKNIT中, 從最基礎的設計層面來考慮並改善堅韌度問題, 以創新的運動科技交織出極簡美學的設計宗旨。
(Eric Avar 喜歡為每雙鞋加入隱藏密碼, 這次鞋面隱藏著XI你又找到嗎?)
簡單看上KOBE XI ELITE 的 FLYKNIT 鞋面, 或許看不出分別,
但當把它與KOBE IX 和 KOBE X作比較, 大概會發現當中的編織方法顯著不同, 於鞋頭較明顯 ; KOBE IX 和 KOBE X 較多出現重覆編織的技術、厚度自然增加, 相對穿上時也會感到偏硬 ; KOBE XI ELITE的FLYKNIT鞋面交織著TPU絲線, 令鞋面厚度減少了, 並帶有一種較獨特的柔韌度, 從而令FLYKNIT更服從雙腳的運動方式, 相比過往的FLYKNIT 鞋面更易適應, 顯著減低了偏硬的感覺, 靈活度也自然提升, 同時帶來强韌的支撐効果, 感覺較接近FLYKNIT系列的訓練鞋款與TPU鞋面之間, 這就是KOBE XI
ELITE上的全新FLYKNIT與過往的FLYKNIT技術上較大的分野。
這次KOBE XI ELITE 所使用的FLYKNIT由鞋面覆蓋至鞋底側, 範圍比過往多, 設計令雙腳更感自然, 提高起步時的反應, 對於常用探步的Kobe Bryant, 這可謂提供一大優勢。 FLYKNIT上所使用的TPU絲線, 編排以横向設計為主, 仿如過往鞋側所使用的 FLYWIRE, 但不只是局限於兩側, 而是全鞋面; 設計利用當中的堅韌度,
以提供左右移動穩定効果, 包覆能力相當不錯; 可惜KOBE XI ELITE始終只是一雙低筒鞋款, 整體表現不過不失, 而主要帶動出穩定効果, 還有鞋底兩側的支架設計, 配置不單只有前腳掌外側, 於後跟外亦備有, 徹底增强了整體的穩定性, 令雙腳於左右急速移動時更放心。
KOBE XI ELITE 的後跟與 KOBE X 很相似, 沒有明顯的穩定設計, 只留有內藏的 TPU 作固定配置, 內靴一如以往加入較厚隔綿層來鎖定後跟, 保持著KOBE 系列應有的保護和舒適度; 後跟同樣繡上4道紅線寓意四吋長的縫合線, 而右腳印有希臘神話中阿基里斯戰神的標誌, 以表對Kobe Bryant克服跟腱傷患後至今仍堅持上陣的敬意; 鞋跟標誌同時代表著不同配色的故事, 往後推出不同配色的KOBE XI ELITE, 也帶有不同的標誌, 不妨屆時留意一下。
過往 KOBE IX 和 KOBE X 的低筒FLYKNIT 系列, 內靴普遍較貼腳, 一般都需要改穿著大半尺碼較合適; 這次 KOBE XI ELITE完全沒有出現此類情況, 所以選購尺碼時可放心; 假如習慣穿上足踝保護的球員, 要留意一下貼腳情況, 或許同時穿下會感到過於貼服, 鞋帶也未必有足夠長度來綁緊。
除了革新的鞋面, 貼地感亦為KOBE 系列的重點。 不時發現外底一代比一比薄, 最明顯的轉捩點由KOBE VII 到 KOBE IX外底越見纖薄, 以帶來極佳的貼地感並增加雙腳對場地的觸覺, 而KOBE XI ELITE亦不例外。
KOBE IX 以極薄的外底, 提供出色的貼地感; 於 KOBE X 上的鞋底紋, 設計刻劃過百顆微粒, 打破了既定的傳統刻紋, 將抓地的表現推向極致; 至於 KOBE XI ELITE, 設計團隊再次開創嶄新的鞋底, 將FLYKNIT 鞋面罕有地與外底連接, 作用為牽引外底的活動狀況, 外底就只使用一層極致纖薄的透明膠, 但如何提高腳部、鞋面和外底的協調性以帶出更佳抓地表現?
鞋底紋設計主要以橫向為主, 由鞋頭覆蓋至鞋跟, 連帶足弓位置也有橫紋, 這樣設計主要配合FLYKNIT 中的TPU 絲線方向, 利用簡單設計令外底服從鞋面的變化, 以達至赤足表現, 當中加入多向的刻紋,
呼應多向的抓地需求。
經過木板場地的測試, 貼地感和抓地表現都非常卓越, 前腳掌中底加入的NIKE FREE 設計, 令腳步活動顯得相當靈活, 貼地感真的非常出眾, 個人認為這表現比KOBE IX 、
KOBE X更出色, 甚至感到有點過分貼地; 於木板場地上問題未算明顯, 當換到室外的石地測試, 前腳掌就如赤足的感覺讓腳底直接受力, 感覺不太好受。
還要留意, KOBE XI ELITE外底的透明塑膠物料, 於室內的木板場地表現出色, 但當換上室外場地則非常容易沾上灰塵, 影響抓地表現及整體發揮, 同時亦較易磨損, 這也是透明塑膠鞋底最大的缺點; 建議作室內穿著最為合適, 不建議於室外場地使用, 穿著後也清潔一下外底, 務求令鞋底保持出色的抓地効果。
KOBE 系列一直設有一套獨特的密碼以表達Eric Avar與Kobe Bryant的訊息 , 而KOBE
XI ELITE同樣隱藏著 KOBE CODE, 經過小編解碼得出以下訊息:
鞋頭– MY STORY (我的故事)
鞋後跟– REALIGN / REAFFIRM / REESTABLISH (重新編制、重新肯定、重新確立)
簡單幾個字詞, 足以表達Kobe Bryant所經歷過的高山和低谷, 真的希望此 KOBE CODE可傳承下去……
嵌入式中底近年已成為 KOBE 系列的特色, 但一年前的KOBE
X 返回最基礎的中底設置, 當大家認為KOBE 系列已告別嵌入式中底時代, 設計師Eric
Avar再次為KOBE XI
ELITE採用嵌入式LUNARLON的中底, 讓人有點意想不到。
KOBE
XI ELITE 的LUNARLON中底, 前腳掌切割出多顆六角形的接觸點, 尤如 NIKE FREE 鞋底的設計, 後跟配置大約10mm厚的 ZOOM AIR, 以多年來的嵌入式中底, 它可屬最豪華的配置。
LUNARLON中底可認定為近年KOBE 系列上最舒適的緩震技術, 再次使用於KOBE XI ELITE會有何分別?
以 KOBE VIII、KOBE IX、KOBE XI的LUNARLON
中底的前腳掌作比較,
大致可看出其進化演變。 KOBE VIII 的時期,
LUNARLON只能形容為一片軟膠中底, 底部並無任何設計; 到了 KOBE IX 的 LUNARLON中底, 明顯發現前腳掌刻劃數條橫線, 有利走動時的屈曲動作; 至於
KOBE XI ELITE, 前腳掌直接切割出多顆六角形接觸點, 跟 KOBE X 上的設計相似, 減低了LUNARLON
於走動上的對抗性, 配合FLYKNIT 鞋面和外底的鞋紋, 為雙腳帶來極佳反應性, 完全展演赤足感。
但這設計也有一個矛盾, 六角形切割點之間存在深刻坑紋, 制造出較多空間, 減少了LUNARLON 的體積和厚度,
因此降低中底的緩衝面積, 當起跳、落地時未必能承受當中的衝擊力,
回彈感亦不算明顯, 令該區的緩震表現不穩; 建議穿上偏厚的襪來舒緩當中壓力。
後跟配置的 ZOOM AIR, 於以往的 KOBE
VII 、 KOBE VIII 也嘗試過, KOBE XI ELITE 再次採用同樣設置, 表現不過不失; 對比起同類型的KOBE VII 及 KOBE VIII 中底, KOBE XI ELITE 的ZOOM AIR回彈反應都顯得很出色, 因其極致纖薄的外底讓ZOOM AIR 更貼近地面, 回彈感亦比較明顯。但嵌入式的中底, ZOOM AIR總受到外層鞋身的限制所影響, 鎖定了反饋的能量, 令回彈反應顯得較內斂, 例如KOBE X的ZOOM AIR 配置跟KOBE XI ELITE 比較, KOBE X 的ZOOM AIR反應就明顯得多。
經過多年的改良和進化, LUNARLON 的中底已成為KOBE 系列中一個主導體系, 緩震、舒適、反應性也受制於這一片輕量化中底, 而KOBE XI ELITE 的中底保留LUNARLON 的舒適感, 配置ZOOM AIR 以加强腳跟上的緩震表現, 採用NIKE FREE 的設計加入前腳掌中, 將反應性提高, 以此作為多年來嵌入式中底的總結, 顯然非常合適。
小編穿著過每款KOBE 系列的中底, 假如要選一款我最喜愛的KOBE 中底, 真的很糾結; 個人很喜歡 KOBE VII 的中底上的保護設計, 可為足踝提供安心感, 但反應性亦是多款中最弱; KOBE VIII 、 KOBE IX 的兩款中底貌似同類型, 整片同是LUNARLON中底, 而腳跟受力總是很顯著; KOBE XI 確實不錯, 但前腳掌的强烈貼地感真的很難適應。 最後, 真的只能選其一款, 我會選擇
KOBE IX 的 LUNARLON 中底 , 這結果很奇怪吧! (I'M SORRY! Eric
Avar) 只能說它是較厚的一款 LUNARLON 中底, 長時間穿上也沒有顯著疲勞感, 加上防滑設計很討好。
這只是一種個人喜好, KOBE XI的 LUNARLON 中底絕對是另一種非常出色的配套, 完完全全準備好作終極戰鬥, 我沒有選擇此中底, 只怪自己還未能昇華至此豁達境界……
總 結 :
KOBE
XI ELITE貌似是一雙換上 FLYKNIT驅殻的KOBE V , 或似是簡化版的KOBE IX, 外觀也許較乏味, 但這也因應了Kobe Bryant本人的要求; 創新的 FLYKNIT 鞋面展示輕巧與堅韌的共同體, 六角形切割的中底刻紋配合纖薄的外底, 帶來極致的腳感和反應, 將歷代KOBE 系列的優秀技術集中於一鞋之上, 以此作為Kobe Bryant的最後戰靴適合不過。
這最後的戰靴KOBE XI ELITE, 或許外形不似如期會帶來甚麼驚豔衝撃, 但容許我借用鳥山明的龍珠漫畫情節來比喻今次 KOBE XI ELITE的設計; 漫畫中主角悟空每次遇到强敵都會全力以赴, 一次又一次突破超級撤亞人的層次; 但到最終戰鬥, 他總是以超級撤亞人的第二等級模式來迎戰斯路、布歐等對手。
鳥山明為主角悟空選出最舒適、最輕鬆的戰鬥格式, 完美演繹出極簡主義 (Minimalism) ; Eric Avar與Kobe Bryant
合作多年, 彼此已建立出强烈的信任關係, 他們堅信專注於細節上的調整、優異性能是最好的設計, 不再沉溺於外觀上, 並利用創新的科技展示出極簡美學的 KOBE XI ELITE, 為Kobe Bryant 的告別作配上最合適的狀態, 無憾地踏上他職業生涯上的最後舞台。
建 議 :
- 適合後衛球員
- 前腳掌受壓較顯著 , 建議穿上偏厚襪
- 建議只作室內球場使用
- 如習慣穿足踝保護, 建議更換較長的鞋帶或改穿大半碼
優 點 :
- 貼地感和反應性極佳
- 木板地的抓地表現出色
- 創新FLYKNIT鞋身相當輕巧, 非常容易適應
- 整體鎖定表現不俗
- 透氣度高
缺 點 :
- 鞋底非常薄, 前腳掌受力較明顯
- 鞋底並不耐磨、耐用低, 不適合室外場地使用
- 透明鞋底非常容易沾上灰塵
測試資料:
鞋 款: KOBE XI
ELITE
鞋 碼 : US 9.5
重 量 : 370g /
13.1 oz (左腳)
日期:1/9/2016
KOBE 系列由2005正式推出至今,不經不覺已有十年; 回顧自己穿著過多少雙 KOBE 系列, 原來由AIR
FLIGHT HUARACHE 、 AIR ZOOM HUARACHE 2K4 開始每一年都追隨Kobe Bryant的腳步買鞋, 陪伴我由渡過學生時期到出來工作 。 而正式為 KOBE 鞋款寫評論, 則要數到由KOBE
VII SYSTEM開始; 當期時因Sole Agetns 的關係有機會首度試穿, 其中的SYSTEM設計相當吸引, 所以自己也特意訂製一套 PLAY STRONG 加上 PLAY FAST 的獨特 KOBE SYSTEM, 自此已習慣每年為 KOBE 鞋款寫評論。
每寫一對KOBE 鞋款總會發現很多獨特設計, 單是探索KOBE CODE的過程已經相當有趣, 透過理解當中的細節, 可讓人感受到Kobe Bryant有甚麼追求、更多的Kobe Bryant; 而每一代總會承接著上一代的延續, 絕對是signature鞋款中最重要的元素, 這種無形的羈絆造就了今天的KOBE 系列。既然每一代都隱藏一些細節, 有時候也會反問自己為何這麼遲才開始寫? 竟然沒有為一些打到殘缺的 KOBE I / KOBE II 去做記錄, 我後悔。 一直寫著KOBE XI , 一直也不想去完結它, 因為我知道當寫完這篇KOBE XI後,
就好像意味著要和他說再見。 不捨、但他的退意已成事實, 我就只好認認真真地完成這篇KOBE XI。
一直以來很感激你為我們帶來每一刻精彩入球, 從你身上我學何謂堅持、盡善盡美, 雖然你所穿著的鞋款, 將會以
KOBE XI ELITE 作為終結, 但未來我亦會堅持寫下接著的每一代KOBE, 延續黑曼巴的精神, 多謝你,
Kobe Bryant!
最後重溫一下歷代 KOBE
|
|
||
ZOOM KOBE I
|
ZOOM KOBE II
|
||
|
|
||
ZOOM KOBE III
|
ZOOM KOBE IV
|
||
|
|||
ZOOM KOBE V
|
ZOOM KOBE VI
|
||
|
|
||
KOBE VII SYSTEM
|
KOBE VIII SYSTEM
|
||
|
|
||
KOBE IX ELITE
|
KOBE X EILITE LOW
|
||
感謝 IVAN / TAT / ALEX借出部分鞋款作拍攝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