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ZOOM LEBRON XI 初體驗







Lebron James一向被認為球場上的全能戰士 , 擁有粗礦身形、驚人爆發力 , 同時兼備精準投射及傳球的雙重特質 , 他的專屬球鞋也應具備同樣特性 ; 以往推出的LEBRON 系列鞋形較笨重 , 鞋底設計比其他鞋款厚 , 難以給人一種靈活感 。 今年LEBRON 系列已推出至第11, 以較輕巧外觀打破之前笨重的傳統 , 配合多種高性能科技來迎接兩屆總冠軍後的新球季。 小編有幸於ZOOM LEBRON 11發售前參加NIKE HK-Kicks 合辦的 Kicks Lounge , 同場提供ZOOM LEBRON 11測試體驗 ; 雖然只有短短3小時測試有點不夠 , 但也想簡單分享一下穿着後的感受 , 為有興趣的潛在買家作少許參考。





ZOOM LEBRON 11 外型帶有豐富的科幻感 , 配搭上集多項NIKE嶄新科技於一身 , 當中最吸引目光絕對是鞋身外的HYPERPOSITE技術HYPERPOSITE字面中包含Posite, 顧名思義與FOAMPOSITE有關 ; HYPERPOSITEFOAMPOSITE所進化而成 , 同樣利用模具鑄模成型物料 , 但當中的發泡材料比以往輕 ; 可惜鑄模成型的鞋身仍比一般鞋款重 , 為解決這個問題 , NIKE設計團隊想岀利用獨有的製造方法 FUSE/熱熔」技術 。 HYPERFUSE是唯一一款利用熱熔技術來打造鞋面 , HYPERPOSITE結合 , 可以全面減少車線位 , 只需於適當位置加上HYPERPOSITE , 減少鞋面上的大量使用 , 有效降低重量 , LEBRON 11成為LEBRON系列中最輕的鞋款。(於外國網上資料,男裝US 9重量約 14.5 盎司/411公克。)
HYPERPOSITE設計集中於內外側 , 主要提供保作用及包覆效果 , HYPERFUSE網面則集中於鞋舌位 , 發揮支撐性及透氣作用 , 雙重結構令外型有如披上盔甲 , 因此外國有很多討論區或網站稱之為ARMORPOSITE




鞋身包覆及支撐性效能不錯 , 運動時為腳部提供應有支援、鎖定雙腳 , 可保護足踝同時又不失靈活性 , 腳步活動自如 , 但小編較在意尺碼 ; 近年推出的LEBRON系列 , 靴感覺較細 , 很多時都要改穿較大半碼才合適 , 這次LEBRON 11也發現同類情況。
當首次穿上合身的尺碼(US 9.5) , 明顯感到靴狹窄 , HYPERPOSITE位置提供腳面壓力 , 令穿着時帶來不適 , 因而改穿較大半尺碼(US 10)來解決問題 。 經兩小時熱身 , 雖然較大半尺碼提供靴應有的舒適度 , 但同時感到內籠空間漸現 , 貼覆感覺開始消失 ; 這樣對小編出現尺碼上的矛盾 , 或者應該嘗試穿上合身的尺碼較好 ; 當選購時需認真考慮適合的尺碼。




2011LEBRON 8 P.S., HYPERFUSE 技術已使用於往後LEBRON鞋款 , LEBRON 11鞋身同樣備有HYPERFUSE技術 , 網面位置備有通風口 , 提供適當透氣能力 ; 設計加入靴套筒 , 3小時穿着沒有太大的侷促感 , 相比以往的LEBRON 鞋款 , 透氣性能已算不錯 ; 跟市面上的其他鞋作對比 , 透氣效力只屬可接受款式 , 仍然不能改變透氣與保護的反比關係。




LEBRON 11鞋身內加入DYNAMIC FLYWIRE來增加維持雙腳的穩定性 , HYPERFUSE網面也備有綿質物料設計作支撐 , 同時配合HYPERPOSITE包圍作三種穩定 ; 但因外圍的鞋身已發揮足夠的包覆及鎖定作用 , DYNAMIC FLYWIRE好像起不了用途 ; 如簡化DYNAMIC FLYWIRE , 也不會影響其穩定能力 , 亦可降低其重量。




LEBRON 11 於鞋身不同位置都加上HYPERPOSITE作保護 , 鞋頭亦不例外 ; HYPERPOSITE屬於較硬身物料 , 當屈曲時發現鞋頭外側的位置容易令腳趾不適 , 加上鞋領偏硬 , 容易令足踝不適 , 影響整體發揮 , 相信只有穿較長而厚身的襪子, 舒適感才會提高。





以盔甲為設計概念的LEBRON11 , 腳跟位置所用的HYPERPOSITE最為明顯 , 利用較大面積設計為足踝提供支援 ; 而為提升靈活度 , 鞋領只有中筒高度 , LEBRON 11成為LEBRON系列中鞋筒最低的一款。




高靈活度是這次LEBRON 11的最大驚喜 ; 以住LEBRON系列鞋領偏高 , 當轉向移動時總是靈活度不足 。 設計團隊為改善問題特意改低鞋領 , 效果顯著 , 走動時足踝活動自如 , 令腳步反應迅速 , 後跟配合設計上的概念 , 型成獨特的鞋跟穩定器 , 有助抵抗衝擊。




鞋領外側特意調低來增加靈活度 , 但由於HYPERPOSITE較堅硬 , 後跟內靴並無加設特定的綿質保護物料 , 足踝支撐能力一般 , 但也提供了足夠的穩定性 ; 如稍為加入保護設計 , 足踝支撐應可提高不少。




整體鞋身保護及支援角色發揮出應有效果 , 唯獨鞋帶成為最大缺點。LEBRON系列都喜歡使用圓身而粗的鞋帶 , 於測試當日發現有很多球員都遇到鞋帶鬆脫問題 , 為各位帶來不便 ; 穿着時要特別注意。
















自從2011年的可換式中底系統出現,鞋底設計起了微妙變化,令設計師可實現更多構思。其實 , 早於2007年的LEBRON 4已開始使用類似的原理 整個中底可以隨意拆除 今年的LEBRON 11套用同樣設計 讓球員可自由更換專屬中底。



根據NIKE公佈的資料,中底配以LUNARLON ZOOM AIR的兩種技術,其結構主要以密度較低的塑膠材料加上全掌式ZOOM AIR形成整個LUNARLON 緩震系統中底 結構與LEBRON 4的中底相近似,其主要分別在於全掌ZOOM AIR 的位置。



LEBRON 4 中底 1



LEBRON 4 中底 2
底部平均分佈圓柱空間




LEBRON 4 中底 3
LEBRON 4 的全掌ZOOM AIR 收藏於中底內












LEBRON 11全掌式ZOOM AIR置於底部 側面印有 [FULL-LENGTH NIKE ZOOM] LUNARLON










以往穿着的LEBRON 4,中㡳感覺舒適,緩震能力不錯,但反應性較緩慢,後跟缺乏爆發力;這次的LEBRON 11提高反應能力,設計特意將全掌ZOOM AIR 置於底部 當首次穿上時 , 中㡳直接帶來的感覺十分舒適 , KOBE 8 SYSTEMLUNARLON中底非常相似 ; 頂層密度較低 , 於起跳、落地時提供適當的舒緩壓力 ; 全掌ZOOM AIR置於底部提升反應性 , 設計十分奏效 , 雙腳更感貼地 , 令起步 、 轉向速度比LEBRON 10 , 而起步加速時更明顯感到反饋的推動力 ; 3小時測試 , 腳掌並無出現過度疲勞或不適 , 中底仍保持舒適效果





當移除中底 , 就只剩下鞋底 , 前後更設有兩個透明膠片 , 透視內籠。很多人都會認會這種設計較易磨損影、不耐用 ; 這大可放心 , 以往有同類設計的鞋底實為非常耐用 , 相反小編較擔心中底的耐用度 ; KOBE 8 SYSTEM的經驗 , 只要經常穿着 , LUNARLON中底約需4個月已開始缺乏彈性 , 同樣備有低密度物料的LEBRON 11 中底 , 未知會否岀現同樣命運 , 耐用能力被質疑。





鞋底以無數六角形狀設計 , 令雙腳增加多向靈活性 , 而測試當日場地表面較光滑 , LEBRON 11仍能抓緊地面 , 使轉身、急停、加速都能穩定雙腳 ; 雖未能全面測試 , 但於較差場地也能發揮自如 , 抓地能力絕不容忽視。




鞋頭外側設有常用的穩定支架 , 刻有LEBRON 11 獨有的 [LEBRON JAMES] 字樣設計





經過這次LEBRON 11 測試體驗後 , 對於即將開始的NBA賽季將見到更多球員穿着LEBRON 11 , 小編絕不感到驚訝 ; LEBRON 11 提供高靈活性 , 屬以往LEBRON系列不能相比 , 而輕巧重量更是一個相當大的, LEBRON 11 適合更多類型球員 , 對於前鋒類球員尤其合適。鞋身所用上的技術 , 可算是當今最多及最複雜 , 小編不是說它們起不了保護作用或支援效果 , 但有部分重覆的保護技術是否可簡化點嗎 ? 而最大缺點是價格 , USD $200 / HKD $1599的價格並不大眾化 , 令潛在買家有所卻步 。 可惜測試會時間較短 , 未能全面測試 , 希望將來有機會再穿上LEBRON 11 , 得出更完整的鞋評。

測試資料:
鞋 款: NIKE ZOOM LEBRON 11
鞋 碼 : US 10

建議穿着球員位置 :  SG / SF / PF , 適合需求快速反應感及具備保護的球員

優 點 : 舒適、輕巧、高靈活度 , 鞋身保護性強
缺 點 : 鞋帶過粗、容易鬆脫 , 鞋面較硬 , Lunarlon耐用度成疑 , 沒有其他中底選擇



留言

  1. kurtwrath您好:
    我是《籃球筆記》網站的編輯Chris,想請問這篇可以轉錄嗎? 我覺得這篇也很不錯,一樣會附上來源及粉絲團。 謝謝

    Chris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的非常感謝
      歡迎轉錄
      同時也有一篇ZOOM KOBE VENOMENON 4 的鞋評,有興趣也可參考
      我現在為Zoom HYPERREV 編寫鞋評,當完成後也會投稿於籃球筆記,屆時也請留意

      謝謝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IKE HYPERDUNK 2013 鞋評

吊橋及斜張橋於 19 世紀初發明 , 運用纜索及 橋塔 來承載重量 , 是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鋼材短缺 , 而斜張橋所使用的鋼材比吊橋少而被歐洲工程師採用 ; 而其 鋼 纜以放射性連接的設計 , 令外形具備未來感 , 時至今日仍然廣受設計師採用 , 甚至將概念套用於運動用品上 ,  2008 年 NIKE 開創的 FLYWIRE 設計靈感正是源自吊橋 , 由於支 持 來自 FLYWIRE , 令鞋面更輕巧、 靈活 。 現時 , FLYWIRE 技術主要運用於不同鞋類中 , 當中 HYPERDUNK 系列與 FLYWIRE 關系最為密切 , 也最具代表性 ;  HYPERDUNK 系列見證著整個 FLYWIRE 技術的 演變 , 每當出現新製造 技術它總是第一款被選用 。 隨著 FLYWIRE 技術漸趨成熟 , 設計也不斷進化 ,  2012 年推出的 NIKE HYPERDUNK 配備大膽創新的 DYNAMIC FLYWIRE , 將 FLYWIRE 外露以顯 NIKE 對其技術的信心 ; 到今年 , NIKE BASKETBALL 為全新的 HYPERDUNK 2013 注入另一嶄新的 FLYWIRE 設計 , 而設計師更由 Eric Avar 轉為 Peter Fogg , 為 HYPERDUNK 系列徹底改變。 一年前所發表的 NIKE HYPERDUNK , 全新設計的鞋面將 FLYWIRE 外露於鞋面 , 推翻一貫用塑膠物料包圍的 FLYWIRE 鞋面 , 其設計的主要目的維持雙 腳 穩定性 , 當 FLYWIRE 靜止時保持鬆度 , 到運動及衝擊時就會拉緊 , 這系統名命為「 DYNAMIC FLYWIRE 」 , 改頭換面的設計更要讓所有人都清楚知道 FLYWIRE 的真面目;到 2013 年 , 當首次於網上見過 HYPERDUNK 2013 的草圖及發售前的樣品 , 設計大膽地將 DYNAMIC FLYWIRE 完整外露 , 或許也帶有少許驚訝 , 但以根據 HYPERDUNK 系列的進化過程 , 不難想像即將出現這樣的外露設計。 回想 2008 年時 , Eric Avar 所設計的 ZOOM HYPERDUNK 以「...

籃球鞋 · 評 - PG2 鞋評 / 加人工的藍領

2017 年推出的 PG 1,外形獨特、性能平均,加上大概 「100鎂」的價格 (更出現過半價) ,成為一眾男女球員恩物,走到街場總會發現好幾對。今年PG 2 換上較平實外形,能否承接上年性價比高的形勢,甚至再有突破? Size Fit 鞋身設計是PG 2 與 PG 1 最大分別, PG 2 主以傳統鞋身配合鞋舌設計,穿著過程比PG 1方便得多;雖然屬於亞洲地區的 EP版本,但鞋身屬正常楦形。 假如前掌感到寛闊,亦可利用鞋帶控制前掌的 Dynamic Wings 以改善包覆効果,建議慣常尺碼已經相當合適。 Support     Support 是 PG 2 的亮點~ 個人頗喜歡PG 2鞋身的設計,相比 PG 1 有明顯改善,而整對PG 2 支撐設計可分為三大焦點。 首先最顯眼有前掌 Dynamic Wings 設計,實質為兩組設於鞋身外的固定綁帶系統,藉由鞋帶去控制前掌位置的包覆及穩定効果,從而保留 PG系列的可調節前掌設計,及取代 PG 1 鞋面的襪套設計及魔術貼綁帶系統。 Dynamic Wings獨立設置於鞋身以外,作用為前掌鞋身提供額外的鎖定効果,例如在轉向時可發揮穩定及鎖定作用,令人在跳投過程及籃底下工作時感到較安心; 於相同位置的鞋身則具備彈性設計,能夠保留靈活度、亦能同時提供鎖定効果,類似的功能亦曾經於 Kyrie 3 上出現,屬於一款不錯的設計。 對比起 PG 1 的獨立綁帶系統,Dynamic Wings需要依賴鞋帶去控制,並非如 PG 1 相同可以隨時隨地輕鬆調校,包覆効果亦由貼身的襪套改為較傳統型的鞋身,這正是兩代PG的最大分別。至於兩款的設計哪一種較好? 視乎您的個人喜好;例如我個人偏好傳統的綁帶方式, PG 2 相對較合適; Dynamic Wings的設計能提供全面的前掌支撐効果,對於經常急停跳投及切入動作可發揮很大幫助,但必需注意前掌的鞋帶調校。至於著重前掌鎖定功能,PG 1 絕對屬首選。 PG 2第二個Support 焦點 - 中足的鞋帶扣。 於中足鞋身位置,設計師特別加設一組鞋帶扣於外層,以提供鞋帶調校選項,穿著者可因應自己雙腳的大細、厚度作出選擇;例如屬正常腳形,我會選用內層鞋帶口,令鞋身有較貼腳的効果。 外層的鞋帶扣比較適合配戴護具或扁平足的腳形,可改善鞋...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