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7的文章

我的Dennis Rodman

今年NBA Final 6月終於完滿結束,不過勇士對騎士都已經睇過3年,比賽就好似例行公事,感覺有些少麻木......最近,跟不少朋友、同事討論到最具影響力賽事,數到近年有2015年勇士隊以小球及3分雨,打出總冠軍的影響力真係非常大,改變不少人去苦練超遠程射術 (即比3分線還要遠......); 上年由1比3反追並勇奪冠軍的驕士隊,則令人感到近年最精彩、節奏最緊湊的一屆。  當我們再深入探討這個課題, 開始講到哪一位 NBA 球員最具影響力,及印象最深刻的球員, 相信很多人會選: Jordan / Penny /Kobe / T-mac / Curry等,但對我而言,引領我踏入Sneaker世界一定是Jordan & Penny,因為當年他們的影響力至今絕對是意想不到, 其次就到 VC / Kobe / AI; 但談到具影響力同時印象最深刻, 我只會選 Dennis Rodman。他一心為球隊可以完全付出一切,飛身救波已是等閒事,他深信有Jordan 和 Pippen 得分, 自己就需堅守每一球籃板,無論身型唔夠其他內線球員比,都拼命守護籃底; 他在場上的這份拼勁感染了我,加上每場不同顏色的頭、出位言行,印象點會唔深刻。  而當年我買好多Rodman 相關T-shirt、波衫、poster、figure,由於經常著用T-shirt,我感染到全家人都知我好鍾意 (*喺 like 唔喺love ) Rodman, 就連移民外國的嫲嫲都知;不過能夠留至今日仍收藏的Rodman 物品已經非常之少,而對我最重要的珍藏就只有這件Champion RN26094 公牛波衫,特色之一是Chicago 草階字體復刻版及標明 MADE IN USA,另一特點是用金色繡字NBA logo ,但對我意義重大喺當年阿嫲於溫哥華其中一間專賣NBA / NBL 小店搵到,再寄回香港送俾我的神秘禮物,收到一刻可以話比感動更深一層,到現在都無法形容;雖然波衫已接近20年,亦並非落場版或簽名版本,但依然屬於個人永遠的珍藏。 當年唯一後悔無買Rodman相關波鞋,那時在加拿大,只要有學生證就可以有學生優惠,但偏偏 Air Shake NDestrukt 無自己size ,我經常問自己:「係咪咁好賣?」 經過一段時間探討,我發現原有幾點: 1. Air Shake NDestru...

全新Nike React 籃球鞋發佈及初步感想

從官方公佈的資訊中, Nike React屬於一種自家研發的發泡中底技術, 强調輕量、耐用性, 最大重點是即時反應, 正如其名 “REACT” 。Nike Basketball指經超過 2,000 小時的籃球運動測試, Nike React 有著更柔軟和彈性的感覺, 是現時 Nike Basketball發泡中底鞋款缺乏的平衡。 1. Nike React 發泡的彈性, 它與Nike的 Lunarlon 甚至早前Cushlon 應用概念相近, 同樣放置於中底的區域內, 分別估計在於當中的回彈感受; 例如我們在穿著 Lunarlon 時會到吸震能力比回彈高, 相信他們著眼這一點為Nike React作出平衡。 2. 剛發佈已有不少人把 Nike React 與 Adidas Boost 甚至 UA Micro G 及Brand Black Jetlon比較, 大家同樣是發泡技術, 將會有甚麼分別? 這一點必定要穿著過幾款才能比較 (稍後如有Hyperdunk 2017入手將再作出仔細測試及分析), 暫時相信只能抱著觀望態度。 3. 從FowlerCustoms, 其中一位參觀Jordan Super.Fly 2017 發佈會的短片中留意到 (https://youtu.be/Dy0Cc4BJ_xg) , 會上放置一塊如 iPhone 7 大細的Nike React 發泡, 是否意味著它能比過往的發泡 (如 Lunarlon) 更薄, 但擁有更大的回彈性? 在現今發泡中底迅速成長的年代, 各個品牌已專注研發中底發泡技術, Nike React究竟能否成功, 還待各位穿著過才能分辨。暫時, 從官方資訊看到Nike React 的相關消息中, 有幾點值得注意: 圖自: Nike news / FowlerCustoms  

Can't Take My Eyes Off Of You

前幾日去朋友婚宴,在上菜前又聽到一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Can't Take My Eyes Off Of You》,並以Rock 的方式演奏感覺相當特別。《Can't Take My Eyes Off Of You 》在1967年由Franki Valli 演唱,他曾經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是首非常難演繹的歌,無預計會影響到現在,短短3分鐘的歌就好像一首小品,但偏偏就是輕快、簡潔有力的歌詞,令這首歌暢銷至今,基本上聽到中段:「lala-lala-lala-la-la-lala...」,就知道下一句開始整首的高潮。 《Can't Take My Eyes Off Of You 》經常在婚禮上或喜慶場合聽到,最常用有Jazz 版本,而小篇第一次接觸這首歌是1999年,ZARD的《永遠》日版大碟的初回限定盤附送的8cm single上,這隻8cm single 上標明 「Izumi Sakai + Yasuhru Konishi 」其中沒有ZARD的參與,而當年請來Pizzicato Five 的著名音樂人小西康陽操刀,這位涉谷糸教父以小童合唱聲、手拉風 琴加上坂井泉水的輕快的聲線,編成如旋轉木馬的曲目,令人有種不一樣的坂井泉水,相當新鮮。 《Can't Take My Eyes Off Of You 》期後也有多位著名歌手翻唱,香港更有黎明的廣東話版,台灣有林宥嘉,而其中最特別一件事,NASA 於2008年選Franki Valli 版本作為太空人Christopher Ferguson 的起床曲,可想而知這首歌影響力有幾大;下次當你再聽到這首曲的旋律,不妨留意下用了甚麼新方式演繹。

藍龜

任天堂Switch今年3月推出,一個月後旋即推出旗下著名遊戲之一 – 《Mario Kart 8 Deluxe》;Switch 機細細融合以往家用及手提機於一身、方便攜帶,令我回想起以前NDS 年代。  NDS 年代玩Mario Kart 最好係多人對打,一班人可以坐係自修室(唔好學)、公園、McDonald's 圍著打。曾經跟不少朋友組隊一齊約去McDonald's 打機,輸家要請所有人食一個餐;大家雖然係對手,但有品的會講聲:「小心藍龜!」,因為「藍龜」近乎必殺技,要避「藍龜」一般都需要時間準備,但總有人留守第二、第三,等第一名中龜就有機上位。基本上為贏第一,幾卑鄙、幾賤格的方法都見過。認識一位朋友,經常被人當水魚,永遠被幾位「車手」聯合攻擊,令佢經常成為輸家,我問佢你有無察覺,他好爽快答:「我知啦,由佢地啦,最緊要大家開心,Mario kart 都唔會玩幾耐......」wow,豁達!未幾,Mario Kart 因NDS 熱潮減退,街上已經無再發現有人玩。  但任天怎會放過Mario Kart 隻金蛋;2008年推出Mario Kart W ii,結合Wii的體感操控,完全將鬥車帶入屋,不過家用遊戲機已侷限了大家的互動,雖然有網上平台供玩家使用,但始終要約齊人到某個地方打,想有以前「麥記」的互動已經無可能...... 今年推出部Switch ,標明推手提與家用遊戲機於一身,隨時可以駁電視打又可以出街打,加上推出一個月後就即刻出《Mario Kart 8 Deluxe》(今次銷售策略好聰明啊 !!!) 真係吸引到唔少人搶購,至少宜家日本當地可以話一機難求,但香港反而更容易入手,不過一般要連兩隻Games 一齊買;又有乜所謂,只要包一隻Mario Kart 就OK! 而今次《Mario Kart 8 Deluxe》基本上可以算Wii U《Mario Kart 8》加強版,可以形容換湯不換藥,電腦依然用盡任何道具、方法陷害你,幾個車手夾擊,終之令你無日安寧,最麻煩係班機械人,連藍龜都避到(其中有個小喇吧道具好好用),你直情想同電腦講:「你玩 晒啦!」。不過,極其量佢地只係一班載著面具的機械人角色,最後都係用家主導,唔似得可以同其他人有互動的感覺,贏唔到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再當你玩200cc Time Trial Ghost,就等同一個凡人見到龍珠裏...

KOBE XI ELITE vs KOBE A.D. vs KOBE A.D. NXT

KOBE A.D. NXT 推出後, 因內嵌式的Lunarlon中底與 KOBE XI ELITE 相似, 令不少人以兩對做比較, 如果再加上 KOBE A.D., 3款於實戰上有甚麼分別? 哪一款較優勝? 以下小編為3對鞋作出些少分析。 Support : KOBE XI ELITE > KOBE A.D. NXT > KOBE A.D. 於鞋身支撐上, KOBE XI ELITE 和 KOBE A.D. 也有使用Flywire 的支撐技術, 而KOBE A.D. NXT 可以算是混合了Flywire 和綁帶的支撐技術, 當中効果最明顯屬 KOBE XI ELITE。由於KOBE XI ELITE的Flyknit 面加入 TPU 絲線, 鞋面明顯最堅韌, 底盤外亦加入防外翻的穩定支架設計, 在左右移動時, 令當中的穩定性提高, 加上後跟內靴的隔綿是3雙中最厚、包覆効果最明顯, 令KOBE XI ELITE成為3款中支撐性最出色的一對。 KOBE A.D. NXT 底盤設計與 KOBE XI ELITE 十分相似, 同樣屬低重心的一群, 獨特的綁帶系統塑造成如 Flywire 的支撐技術, 但支撐性比 KOBE XI ELITE遜色的原因也是沿於這套綁帶系統, 當中綁帶容易因劇烈走動而影響鬆緊, 需要作出適量調節才可發揮最佳支撐効果。 至於KOBE A.D. , 它屬於3款中支撐効果最普通的一對, 熱塑膠的鞋面加Flyknit足夠完成支撐功能, 可惜中底偏厚, 底盤包圍著 Lunarlon也比較軟, 相對整體的支撐表現也較弱。 KOBE XI ELITE (圖中紅色)上設有6組 Flyknit藉由鞋帶連接, KOBE A.D. NXT 則以綁於底盤伸延並作出支撐, 兩者有如雙重保護與單一保護的分别。 Sizing (由最寛至窄): KOBE A.D. > KOBE A.D. NXT > KOBE XI ELITE 3款鞋中唯獨KOBE A.D. 的楦頭較闊, 內靴的空間感亦較多, 相對地包覆効果也較弱, 但對於前掌偏闊的球員, 穿上後應感到較合身。 至於KOBE XI ELITE 和 KOBE A.D. NXT 依然屬於修長的鞋型, 屬於傳統的KOBE 鞋型, 適合一般腳型的球員, ...

Kyrie Irving Game 3 - KYRIE 3 "Bruce Lee" PE

今日留意到 Kyrie Irving 於NBA Final Game 3主場著上一對與 KOBE V "Bruce Lee"相當接近的 KYRIE 3 PE , 以黃黑色為主, 最特別是左右腳的顏色, 分配上是相反, 左腳是外面黃色、內層黑色,而右腳是外面黑色、內層黃色。 假如正在電腦/電視上收看, 上半場會看到Kyrie Irving右攻左時以為是穿黃色鞋, 到下半場攻守互換變成黑色鞋, 視覺上相當有趣。 "Bruce Lee" 色系的 KYRIE PE 其實已經在Kyrie Irving 身上出現多次, 曾經於過往多次訪問中提及, 他最喜歡的籃球鞋就是KOBE V "Bruce Lee", 因此NIKE Basketball 每年亦為他特別訂造 "Bruce Lee" PE, 並在上年作客LAKERS 賽事中著上 KYRIE 2 "Bruce Lee" PE, 以示對 Kobe Bryant 致敬。 圖自: NBA / NIKE /solecollector

Under Armour 全新 ICON定製服務

Under Armour 昨晚於美國官網推出名為 ICON的定製服務, 暫時只有提供3 款鞋選擇, 分別為 CURRY 1 / HIGHLIGHT / CLUTCHFIT FORCE 3.0, 相信2017 年尾將有更多選項提供; 還有一個重點, 暫時只運送至美、加地區。 UA ICON服務與其他品牌的定製服務差不多, 其中最特別的選項容許顧客加入自選相片 (假如加入其他品牌logo又會唔會如實訂製……XD) , 並可調校相片位置, 調校位置同樣可用於提供的PATTERN / PRINTS選項上, 更顯自定風格; 但相信此選項只侷限於一體式鞋面。       由於ICON 只屬測試階段, 籃球鞋只有 CURRY 1 提供, 現在大家可以上Under Armour美國官網率先試玩, 期望將來可提供至不同地區。 Under Armour美國官網: https://www.underarmour.com/en-us/ua-icon-customized-shoes

KOBE A.D. NXT 鞋評

KOBE A.D. NXT 為 Kobe Bryant 退役後第二對推出的 KOBE 系列鞋款 , 其獨特的外表吸引了不少目光 , 假如說它只是一對休閒款相信也不是很過份吧 ; 但它是實實在在的一對籃球鞋。它採用了全新的 鞋帶 系統 , 放棄傳統的鞋舌與鞋帶的組合 , 對於這雙嶄新設計的 KOBE 鞋款 , 會否繼 KOBE XI 後成為新一代低筒戰鞋 ? 實戰表現又如何呢 ? Support ★★★★☆ KOBE A.D. NXT 配置一套獨特的 鞋帶 系統 , 利用索繩和索帶扣 ; 對於這套特別的設計 , 第一感覺讓人質疑 , 「支撐足夠嗎 ? 」 , 實際穿著 KOBE A.D. NXT 後 , 鞋面提供的包覆効果及支撐性 , 個人認為相當足夠。 礙於兩側索繩直接與底盤連接 , 可令重心偏低 , 雙腳更感貼地 , 整套 鞋帶 系統配合起來穩定性非常高 ; 而索繩設於兩側可發揮如同 Flywire 的動態支撐作用 , 可固定 Flyknit 鞋面的包覆効果。 而 Flyknit 鞋面下隱藏的 3 組索帶 , 加強了包覆効果 , 確保了左右移動的穩定性。 鞋面除隱藏著 3 組索帶 , 於兩側足踝以下亦設有一組 Flywire , 當收緊索繩和索帶扣會輕微感受到兩側 Flywire 帶來的鎖定感覺 , 配合鞋跟外層的 TPU 穩定設計 , 確保 KOBE A.D. NXT 能提供的鎖定効果 , 足以讓穿著者感受到一份低筒鞋的安全感 , 不過首要是如何妥善處理綁帶 , 這一點是穿著前必需加倍注意。 也要提醒 , KOBE A.D. NXT 只是一對低筒籃球鞋 , 難以為我們的足踝帶來全面保護 ; 如喜歡追求周全的足踝支援 , 還是建議選擇中筒高度以上的鞋款。 Sizing ★★★★☆ 選擇尺碼對於 KOBE 系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 因為它們一般需要非常貼服才能發揮最佳的性能。 KOBE A.D. NXT 保留一貫修長的襪筒鞋型 , 比較適合一般腳型的球員 , 選擇正常尺碼已經足夠。 Flyknit 鞋面彈性弱 , 初時穿著會感到前掌兩側出現較大的壓迫感 , 建議嘗試調節兩側的索繩 , 以改善舒適感 , 以及稍作熱身令 Flyknit 面軟化 , 適應一下這套特別系統 , 同時也有助改善...

KOBE A.D. NXT 顛覆傳統的啟示?

《啟示錄》是基督教《新約聖經》收錄的最後一個作品 , 是一本具神秘的卷藉 , 自古以來有不少人認為是一本 對未來的預 言 錄 , 單是這背景已經令不少人著迷 , 它啟發了不少作家、導演、設計師等等 , 但可有想過它為籃球鞋設計帶來啟發 ? 維克托·瓦斯涅佐夫 1887年的畫作 在 1 年前 NIKE Basketball 推出了名為四騎士的 KOBE 系列配色 , 概念取材自 《 啟示錄 》 第 6 章 , 期後推出了 KOBE A.D. (A.D. 名為 After Death ) , 發佈會甚至配有祭壇的裝飾 , 也與 《 啟示錄 》 第 6 章的情節很脗合 ; 至於 KOBE A.D. NXT, 它又會象徵著甚麼呢 ? 從它設計概念或許會找到線索。 ( 圖自 : http://news.nike.com/news/the-kobe-a-d-nxt ) KOBE 系列中 , 最重要的一位設計師 Eric Avar 表示:“ The updates we've made to Kobe's line demonstrate a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performance design.” 他運用最擅長的極簡美學加入非傳統的想法 , 設計出最引人注目的 KOBE A.D. NXT 鞋帶 系統 ; 放棄傳統的鞋帶 , 改由配置於兩側的索繩結合 Flyknit 鞋面 , 藉由拉緊索繩和索帶扣 , 來調節鞋面。 先不論實戰表現 , KOBE A.D. NXT 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綁帶籃球鞋的定律 , 索繩直接與底盤連接 , 並利用兩側的索繩及收藏於 Flyknit 面底層的 3 組索帶 , 提供從上以下的覆蓋及穩定方式 , 整組系統有如 NIKE 近年常見的 Flywire 技術 , 以吊橋的鋼纜概念提供較低重心的支撐 ; 整組鞋帶為穿著者提供了非常簡單的穿著感受 , 理念是相當有趣 , 減省不少煩複的綁帶手續。 KOBE A.D. NXT 讓小編聯想起動畫中出現的科幻跑車 , 確實是一款令人著迷的設計 ; 可惜這套 鞋帶 系統也存在另一問題 : 「如何妥善收藏索繩 ? 」 根據Footlocker提供的使用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