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籃球鞋 · 評 Kobe A.D. MID - "After Death" 時代已來臨

記得最近一次見到中筒的Kobe 鞋款是何年何月嗎? 上一對最近的高筒, 已經是2014 年的Kobe X ELITE , 但它並非屬於中筒, 同時這種超高的鞋筒讓人感到似腳鐐……但要數上一款真正的中筒Kobe, 好似一直以來都未見有清晰設定, 真正要找一款存在中筒高度的Kobe, 應該要倒數至 Kobe I – III。與最近的 Zoom Kobe III 已經時隔10年, 終於再有一款Kobe中筒鞋面世, 究竟新一對 Kobe A.D. MID實戰表現如何? Size Fit 今次測試的Kobe A.D. MID 屬於 EP版本, 內籠偏闊以配合一般亞洲人腳型; 整體長度適中, 由於個人屬正常腳型, 稍為感到楦頭偏闊。鞋面所用的混合網面缺乏彈性, 較難利用鞋帶來收緊鞋頭的包覆効果, 需穿著偏厚襪以提升前掌包覆効果, 但相信對於扁平腳型的球員比較適合。 假如對前掌的包覆需求較大的球員, 例如射手型球員, 建議試穿時留意鞋頭的包覆情況。另外, 足弓內的設計較平坦, 適合低足弓腳型。 Kobe A.D. MID 的鞋型與一年前推出的 Kobe A.D.相當接近, 在外國發售的Kobe A.D. MID, 鞋型屬於修長型而前掌偏窄, 與亞洲地區發售的EP版本完全相反, 假如嘗試於美國入手, 必須考慮這一項問題。 Support 當一直穿慣低筒的Kobe 鞋款, Kobe A.D. MID的中筒外型令我感到極具安全感, 這一點也是Kobe A.D. MID 最吸引我的設計。 鞋領兩側內的填充設計, 有効為足踝提供相當出色的承托, 而後跟加入了Kobe 系列中, 傳統的額外穩定設計, 為足踝提供非常全面的穩定表現。 Kobe A.D. MID後跟發現一點相當有趣設計, 就是後跟上的 logo, 每一款都有不同設計, 要逐對解密都頗費時, 但承傳著Kobe 血統。 但要注意鞋筒設計並非屬於完全包覆足踝, 設計主要為足踝以下提供承托、填補空隙, Kobe A.D. MID比較類似Kyrie 1的鞋筒設計, 但填補的効果更好; 假如要那種足踝全面包覆的中筒, Kobe A.D. MID 未必屬於這款理想類型。 鞋筒屬於 Kobe A.D. MID 特色, 足踝支援上算是相當出色, 至於鞋身呢? 我認為表現只屬一般。鞋面主採用混合膠面...

KYRIE 4是如何鍊成?

 新一代嘅KYRIE 4 設計,由高級鞋著設計師 Benjamin Nethongkome擔任,之前嘅作品有 - Mamba Rage - Mentality 2 - Zoom Witness 1 Nethongkome: “Kyrie 4在IRVING穿著Kyrie 3的時候作混合的。 他穿著Kyrie 3,我們直接從他那裡得到了他想要改善和改善的見解,隨著Kyrie不斷發展,我們希望他的產品也能跟上。”  你是怎樣得這次工作(設計KYRIE4)? Benjamin Nethongkome: "我因為其他類別的工作受到了認可而得到這次機會。 多年來,我一直和NIKE BASKETBALL 總監 Leo Chang (KD1-10代設計師, KYRIE1-3代設計師...有傳KYRIE3唔係) 接觸。 我不停地敲門說:“HI~我很想有機會為NIKE BASKETBALL工作。”從Kyrie 3到4的過渡是一個新設計師與Kyrie開啟新篇章的好機會。Leo就像是' Hi ~我們希望你加入我們的團隊'。" 你是如何跟KYRIE IRVING有第一次接觸? Benjamin Nethongkome: "幸運的是,我在奧運之後就遇到了他。 那時候他24歲,剛剛和騎士奪冠,剛剛獲得金牌,他很正面 (KYRIE 2的時期)。 他非常樂意拜訪我們的設計師。 那是我得到的氛圍,他的光環。 你可以在房間裡感受到他的心情; 這是積極的,他很興奮。 我們使用了這種方法,這使我為他製造一些塗料產品。與此同時,他還在提升自己的比賽,他從來不會滿足和自滿,所以我們也跟隨他的想法:為他FINE TUNE鞋子,微調每一個細節,比如他在微調他的比賽。" Kyrie是想KYRIE 4如何? Benjamin Nethongkome: Kyrie在進入KYRIE 4設計時總是挑戰在我們。他總是回到這個問題上:‘Is this shoe going to make me better?’我們專注於表現、高性能的籃球鞋,that’s what this is。每一個小細節、決定性的因素是讓Kyrie更好嗎?而不是我們設計了一些東西,並把它推出市場。我們與運動員,耐磨測試人員和Kyrie本人進行了驗證。他...

 【籃球鞋 · 評】Curry 4 鞋評 - More Change

如果問您, 一直以來Curry 系列有無共通點, 抓地? Court-feel? 抑或中筒support? Curry 4纖瘦加上流線型設計, 一改前三代 Curry 的風格, 它甚至好可能成為該系列中的轉捩點。 Curry 4 設計草槁 Size Fit ★★★★★   Curry 4 尺碼非常嚴格! 從襪筒鞋型已經可預期 Curry 4對尺碼需求非常嚴格, 但它的鞋身是異常貼服; 鞋身設計非常獨特, 鞋面、內側至鞋筒使用針織設計具彈性, 完整包覆整雙足踝, 至於外側、鞋頭使用纖維合成鑲面, 但缺乏彈性, 鞋頭空間未算大, 完全屬於1 :1 的貼合尺碼, 首次穿上我以為正在著壓力襪, 所以初期一般感到壓迫屬正常, 只要稍微熱身就可舒緩; 對於尺碼選擇; 我絕對建議必須選正常尺碼, 只有這樣才能配合 Curry 4 的貼合設計。有一點值得讚是鞋帶與鞋面的配置, 加上扁平鞋帶完全減低對腳面的不適, 設計非常細心。 Support ★★★☆☆        Curry 4令我覺得最特別就是鞋筒; 針織鞋筒具彈性、設計內外非一致; 以這次測試的版本為例, 帶有明顯支撐能力的位置就只有白色纖維鑲面, 根據位置分配, 只可以形容為一對低筒鞋; 雖然鞋面設計比較簡單, 但外側依然保留 Curry 系列常見的向上伸延中底設計, 並加入TPU以助提供雙腳穩定能力。 Curry 4 外側加入一片透明TPU, 一方面有助提供穩定性, 降低向外反的機會, 另一方面刻有Curry 與太太的紋身  > < , 一個源自約翰福音 3:30 的符號「He must increase, but I must decrease.」 由於Curry 4內外面料韌度不同, 當收緊鞋帶後外層的纖維合成面便會自然向內壓, 設計善用鞋面物質的特性, 利用纖維面集中保護向外的衝擊, 簡單提供了Curry 4應有的支援及穩定性; Curry 4屬Curry 系列歴來最輕一對, 鞋身整體相當輕盈, 設計為足踝的靈活度完全解鎖, 不似過往任何一款Curry 中筒系列, 簡潔而有効的配置絕對是Curry系列中的新嘗試。   個人對Curry 4 的鞋面設計相當滿意, 近幾年穿著過不同...

Dame 4 鞋評

轉眼間, Damian Lillard signature 系列已經推出至第四代, 而每一代都在進化-ing;自從上年改名為Dame,整個系列越具個性, 外形和設計都開始加入更多考慮。新一代Dame 4以奪目的流線型襪套設計引來話題,至於實戰又有無帶來驚豔効果?   Size Fit ★★★☆☆   首次用襪套鞋型的Dame 4, 為一直以來的Dame 系列帶來新衝擊, 無縫的中筒襪套外型, 同時具備屬於低筒鞋的穿著感受, 可以保留Damian Lillard所需要的靈活度;不過要注意兩點: 襪套穿著相當困難, 應該算是這類設計的「特色」, 內靴屬於正常腳型, 鞋身的物料雖然帶網面, 但底層非常緊密, 尤其前掌兩側, 緊密情況相當明顯, 或者會影響尺碼選擇。 對於Dame4 的尺碼上的選擇, 個人不建議改穿大半碼, 因為襪套設計主張以緊貼効果提供最佳鎖定功能, 至於前掌所出現的壓迫感, 一半源自前掌的鎖定設計効果, 另一半屬於鞋面物料的特性, 只要經過熱身穿著自然會改善壓迫感; 但對於腳掌偏厚的球員, 認真講Dame 4 未必適合。 Support ★★★★☆ 整體的支撐能力上, Dame 4令我感到驚喜。前掌鎖定効果在首次穿著便直接感受到, 對於起步、轉向提供很大幫助; 鞋面雖然缺乏彈性, 但同時為雙腳提供更全面的包覆及支撐効果; 當仔細留意網面鞋身, 會發現內隱藏黑色絲線, 對整體支撐効果未見有太大幫助, 不過放入"RIP CITY" 顏色就顯得相當匹配, 這類細微設計於adidas近期籃球鞋款中相對細緻。 除緊緻的鞋面設計, 鞋身兩側配有三組柔韌纜索, 可透過鞋帶去控制纜索的包覆効果, 最特別是纜索上的橡膠塗層, 可防止鞋帶因衝擊而磨損;至於鞋筒的支撐就如一般低筒鞋, 足踝內設有TPU提供支援効果, 足夠為腳跟提供適當穩定性, 保護性相對較低。有一點比較特別是整個鞋底比較闊, 每踏一步都感受到好高的穩定性, 加上兩側中底向上伸延的設計, 對於經常變速切入的Damian Lillard提供很大幫助。 綜合 Dame 4 整體的支撐表現, 個人認為相當不錯, 唯一令人感到缺陷是後跟內外的太空綿未算厚 (甚至有些少軟…), 容易導致足踝TPU過於貼身而出現的異物感, 絕不建議穿著薄襪。...

KT 2 Outdoor 鞋評

Anta 兩年前簽下 Klay Thompson 後 , 積極以 KT 系列開發多款籃球鞋 , 其中今年推出了一款專為室外而設的鞋款 KT 2 Outdoor; 外型不算突出 , 反而有一種粗礦的感覺、價錢亦相對便宜 , 但性能絕對令我感意外。 Support ★★★☆☆ KT2 Outdoor 鞋面前半部為網面 , 於首三組鞋帶設置出三組索帶名為 A-Light 技術 , 概念屬於近年不同品牌較常見的穩定設計 , 穿上後會明顯感受到索帶綑綁的壓力 , 加強了前掌的鎖定能力及保持穩定性 ; 但要注意這三組索帶以非動態形式設置 , 因此為腳面帶來壓力 , 建議早期穿著先進行熱身適應。 另外 , 鞋跟亦設有一個額外的 TPU, 同時並於內靴加厚隔綿 , 有効為低筒鞋提供恰當的穩定性及包覆 , 配置屬於現時低筒籃球鞋款中 , 比較高級的設定 , 算是低價鞋款中令人感到意外的一對。老土都要提一次 , KT2 Outdoor 屬低筒鞋 , 鞋領只能剛好覆蓋至足踝 , 對於足踝是不能提供適當保護。 Sizing ★★★☆☆ source: http://www.anta.cn/ 作為一對內地品牌的鞋款 , KT 2 Outdoor 內靴以亞洲較扁平腳型設計十分合理 , 但要注意兩點 ; 首先在選擇尺碼上 , 建議大家先以美國碼為標準 , 同時加入以 cm 量度的腳長數據作雙重考慮 , 因 Anta 的尺碼表有獨立的一組 , 與我們一般接觸美國牌子的尺碼有所出入。第二點要注意是前掌的索帶 , 由於緊貼鞋身容易產生明顯壓迫感 , 但鞋頭又偏闊 , 感覺有些少奇怪 , 有些少似 Nike 當中的 EP 系列 ; 但同樣地經過熱身後 , 壓迫感逐漸消失 , 基本上它的尺碼跟其他品牌的低筒鞋款大致相同 , 另外要留意 KT 2 Outdoor 的 足弓偏低。 Cushion ★★★★☆ Elasticity ★★☆☆☆ KT2 Outdoor 中底使用一款名為A-Shock的緩震技術, 意外地讓人感到帶軟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