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沒有署名的鬍子鞋HYPERCHASE / HYPERCHASE 鞋評


隨著近年多位年青球員的崛起 , 為年輕的球星們推出専屬簽名鞋款呼聲也越來越烈 , 各大運動品牌當然不能放過這股新勢力帶來的商機 。 於不同的新鞋發佈會 , 各品牌都為新世代的簽名鞋展開前哨戰 , 但仍有不少具天賦的球星們 , James Harden Russell Westbrook (有傳JORDAN BRAND將會為他推出簽名鞋) 還追逐著他們的簽名鞋 , 而作為今年 NBA 常規賽 MVP 熱門人選之一的大鬍子”James Harden 更讓人萬分期待 , 2015年他會擁有専屬簽名鞋嗎 ? 很可惜 , 到了2015年還沒有半點關於大鬍子簽名鞋的踪影…… 不用失望 , 因為 James Harden 將會穿上一雙配合他球風的全新代言鞋款 – HYPERCHASE



回顧近年賽季 , James Harden 已先後為 ZOOM CRUSADER ZOOM RUN THE ONE 作代言 , 當提到 James Harden 的實著鞋款 , 人們也自然聯想起這兩款鞋 , 它們可算是半雙簽名鞋 , 低筒 、 輕巧及多向性的鞋底紋則成為這兩款鞋的共通點 。 HYPERCHASE 具備了以上的所有條件 , 鮮明的低筒輪廓 , 展示出一雙以追求速度的後衛鞋 ; 雖然 HYPERCHASE 沒有 James Harden 的註名 , 但從鞋身的獨特外形和設計理念 , 或許會想到跟大鬍子的個人風格很匹配 , 這也是找 James Harden 來代言的原因。
整雙 HYPERCHASE 的最大特點是其側綁帶設計 , 設計師 Tony Hardman 認為籃球員的步法變化多端特別是‘Eurosteps’ 的步法  , 因而為 HYPERCHASE 注入不對稱的設計 , 以針對橫向和縱向的腳部運動 , 提供自然舒適効果 ; 同時為加强前腳掌的穩定性 , 於外側加上 3 組較長的 FLYWIRE 並覆蓋至腳背 , 以配合不對稱設計提供鎖定能力 ; 設計師甚至考慮到動態攝影時的拍攝角度 , 故意將鞋側的 NIKE 標誌作傾斜設計讓人更易察覺 , 同時減低腳部因活動時所出現的不適 。
不過 , 這次用作測試的款式為 HYPERCHASE SP / FRAGMENT , 鞋側的標誌以類似 NIKE BLAZER 為設計概念 , 較具時尚感 , 但除了這標誌外 , 其餘配置與將發售的 HYPERCHASE 相同 , 因此用作測試也沒有很大分別。


Nike Hyperchase original sketches by Tony Hardman.
(http://news.nike.com/news/introducing-the-nike-hyperchase)



起初穿上腳 , 柔軟和纖薄的 HYPERFUSE 網面鞋身直接帶來輕巧的感覺 , 走動時側綁帶設計令雙腳感受相當自然 , 而網面鞋身亦具備高透氣性的効果 。 初時,小編認為外側的 FLYWIRE 設計或會因繃緊而引致腳背不適 , 但經過多次實戰測試後 , 結果有點意外 ; FLYWIRE 的設計微微傾斜並緊貼腳背的弧度 , 每當急速煞停 , FLYWIRE 自動被拉緊 , 切合腳部的自然運動効果 , 帶來適當的鎖定功能 , 同時減低 FLYWIRE 引致不適的機會 。 當再細心觀察當中的配置 , 發現其設計巧妙地把上半部的 FLYWIRE 外露於鞋面 , 下半部則藏於鞋面隔層內並以 TPU 塗層覆蓋著 , 兩組細微配搭加上襪套設計 , 為雙腳提供了簡單的舒緩作用 , 有助加强整體的舒適度。



HYPERCHASE 的側綁帶設計令鞋帶配置顯得非常貼腳 , 設計師因而為鞋舌加入泡綿提升舒適度 , 舒緩當中的壓力 , 効果也算不錯 。 整體的不對稱設計帶來舒適和自然的活動効果 , 不過鞋型較尖 , 穿著時或會感到鞋籠帶來不少壓迫感 , 而鞋身亦相當貼腳、鞋帶也偏短 , 穿著時有點困難 ; 這些問題都跟不對稱設計及 FLYWIRE 有直接關係 , 建議穿著時先調教一下鞋帶及 FLYWIRE , 尋找最合適的鬆緊度 , 並稍作熱身 , 壓迫感很快便消失 ; 選購時可以嘗試慣常的尺碼與及大半號的碼數作比較 , 假如有穿上保護裝備的習慣 , 建議選擇大半號的尺碼較為適合。



HYPERCHASE 以極低筒設計 , 完整地把足踝外露 , 徹徹底底釋放足踝的靈活度 , 加上鞋身的不對稱設計 , 令外型仿如一雙足球鞋 , 走動時足踝全無束縛 , 雙腳顯得非常靈活 , 効果與 KOBE VIII SYSTEM 相當接近 可惜 可惜低筒設計始終不能擺脱足踝支援偏弱的情況 , 加上鞋內缺乏填補物料 , 令保護度大大降低 , 因此於鞋跟外加上 TPU 穩定設計 , 藉此提高雙腳的穩定性。



鞋跟外的 TPU 穩定設計 , 由前腳掌位置伸延至鞋跟 , 形成鞋底的承托盤 , 概念與 KOBE IX 的配置相近 , 不過缺少了碳纖維 ; 其穩定設計以著重後跟外側為主 , 簡單地包覆著後跟並塑造低重心効果 , 穿起來已感受到腳跟稍稍被鎖定 , 有助減低脱離鞋跟的情況 , 令整體的穩定作用提高 , 同時保留極高的靈活度 , 設計也算奏効 。 不過要注意一點 , 當收緊所有鞋帶後 , 鞋領顯得相當貼服 , 假如只穿著低於足踝的襪子 , 或會出現因摩擦而引致的不適 , 建議穿上能覆蓋足踝的襪較為適合。
作為極低筒的 HYPERCHASE , 內靴缺少了可填補空隙的綿料 , 確實難以給予較好的足踝保護 , 但它畢竟是一雙低筒鞋 , 相比同類型的低筒鞋 , 穩定性能已算較出色的一款 , 相信對於步速要求較高的後衛球員 , HYPERCHASE 將會是另一款不錯的選擇。



當測試過後發現 , HYPERCHASE 的設定其實跟早前推出的 KB MENTALITY 很相似 , 以兩者鞋領比較 , 高度相當接近 , 只是 HYPERCHASE KB MENTALITY 多出一組鞋帶孔 , 而鞋舌上配備了泡綿令 HYPERCHASE 的舒適度較優勝 。



從後觀察兩款鞋 , 後領的高度差距不大 , HYPERCHASE 上的穩定設計便完全撃倒了 KB MENTALITY , 穩定性能明顯比 KB MENTALITY 更高 ; 而前腳掌的不對稱設計較獨特 , 要比較只能找雙同樣設計的足球鞋來比拼 , 但以包覆効果相比 , 配有 FLYWIRE HYPERCHASE 確實略勝一籌。



整雙 HYPERCHASE 較令人驚訝相信是這片可換式中底 , 配置與 KOBE 系列的中底相類似 , 但整片中底並非採用 LUNARLON 物料或技術 , 當中也沒有使用 AIR ZOOM AIR 技術 , 具體的技術及物料成份也找不到清晰資料 , 只能夠形容它為一般的 PHYLON 物料或 PU 物料 ; 至於真實穿著感覺怎樣呢 ?
HYPERCHASE 中底較似偏軟的橡膠 , 厚度尚算適中 ( US 9.5 來量度前腳掌約 2cm 、 後跟約有 2.8 cm ) , 跟市面上可選購的吸震鞋墊有點相似 , 踏上時帶有輕微軟綿綿的感覺 , 有効為落地時提供適度緩震作用 , 長時間穿着亦未見有顯著疲勞感 ; 而中底外只有薄薄的鞋底 , 設計有助提升雙腳的反應度 。 可惜 , 整體的回彈感欠奉 , 亦缺乏爆發力 , 但以整體表現而言 , 緩震効果也算合格 。 有一點值得注意是這款橡膠不易被軟化 , 暫時經過多次穿著 , 外形沒有太大變化 , 不像 LUNARLON 般出現受力位置被壓平的情況 ; 畢竟暫時只測試了短短兩星期 , 耐用度仍有待觀察。



HYPERCHASE 的中底看似屬於 LUNARLON 系列 , 當把兩款中底同時比較 , 便發現箇中的分別 ; 首先以同様 US 9.5 尺碼的重量相比 , HYPERCHASE 中底比 LUNALON 重接近 2oz 。至於結構上 , HYPERCHASE 中底明顯比 LUNARLON 結實 , LUNARLON 則較具彈性 , 當然也較舒適。


KOBE IX LUNARLON 相比 , HYPERCHASE 的中底面層被綿質物覆蓋著 , 外型明顯偏細。


而對比厚度 , 兩者分差也不算很大。



跟設定相近的 KB MENTALITY 中底比較 , 外型大小差不多 , 只是 HYPERCHASE 中底顯得較厚。
 假如要形容 HYPERCHASE 中底與 LUNARLON 中底的關係 , 就好像乳脂軟糖與果汁軟糖 , 兩者也具備不同的軟韌程度和愛好者 , 而你又會喜歡哪一款 ?






至於 HYPERCHASE 外底 , 設計由多顆細小的六角形圖案組成 , 有點像 ACG MOC 的鞋底 , 亦與近年常見的 NIKE FREE 系列鞋底相似 , 為雙腳走動時帶來相當的靈活性 , 加上外底偏薄 , 反應性也很高。



當仔細留意 , 便會發現每顆六角形的圖案之間距離各有不同 , 圖案中均刻上不同方向的細紋 , 於前腳掌圖紋明顯較密集 、 細緻 , 而後跟則較疏落 (由於鞋底為白色 , 穿著過後更細緻更明顯) 。 籃球運動當中前腳掌為主要的受壓點 , 以應付如‘Eurosteps’的變速步伐 , HYPERCHASE 設計明顯針對前腳掌所需 , 而增加接觸點以提升摩擦力 , 從而帶來出色的抓地効果 ; 至於外圍的圖紋則設有直紋及斜紋 , 並提供多向性的抓地 , 為整體的抓地能力帶來相當出色表現 。 可惜 , 鞋底部分位置的圖紋較淺及細膩 (尤其外圍部分) , 亦較易黏上塵埃 , 相對其他位置也較容易被磨損 , 降低整體的耐用及抓地表現 。 不過大部分的籃球鞋也會出現相類似的問題 , 因此認為 HYPERCHASE 的表現屬於可接受水平 ; 假如想得到最出色的抓地効果 , 還是建議於室內的木板場地穿著較為恰當。


總 結 :

2015 年的 NBA 明星賽上 ,  James Harden 率先以代言身份穿上的 HYPERCHASE , 設定並非有其他低筒簽名鞋款那麼幹練 , 但極低筒鞋身令靈活度顯得相當高 , 加上其他的設計和配合 , 提升了整體穩定性 ; 可換式的中底雖然沒有為帶來驚喜 , 但表現平均、足以應付後衛球員的需要 ; 不過可惜是鞋型較修長 , 或會對於腳掌偏大的人難以選擇合適尺碼 。
每當提到低筒籃球鞋 , 很多人第一對聯想起的相信非 KOBE 系列莫屬 , 其他款式估計會有 CP3 KD 系列的簽名鞋款 , 又或者一些由高筒演變而成的低筒鞋 , 但較少出現一款單純針對速度和靈活性所設計的低筒鞋 ; 自從有 James Harden 為一些低筒鞋代言後 , 它們的名字開始變得不再陌生 , 而擁有大鬍子做代言的 HYPERCHASE , 完全圍繞著後衛球員所設計 , 並且定於中低價格的領域 , 相信可為低筒的簽名鞋款帶來衝擊


建 議 :

-              試穿前嘗試調整所有鞋帶及FLYWIRE才穿上
-              如習慣使用足踝保護用具 ,可選擇大半尺碼
-              先作熱身以適應不對稱設計
-              穿上所有鞋帶孔以增加鎖定効果
-              穿著可覆蓋足踝的襪以 , 減低鞋領引致的不適
-              適合後衛球員及速度型球員


:

-              靈活度及反應性極高
-              透氣度高
-              抓地能力
-              FLYWIRE 的鎖定効能高
-              價格偏低

:

-              足踝缺乏支援及保讓
-              鞋身相當貼服 , 腳型較厚容易出現壓迫感
-              緩震効果一般
-              橡膠中底壽命周期成疑
-              鞋帶偏短 , 綁帶有點困難


測試資料:
: NIKE HYPERCHASE SP / FRAGMENT
: US 9.5
: 361g / 12.7oz (左腳)
中 底 : 89g / 3.2oz (左腳)



日期:3/31/2015

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Hyperchase 我是穿正常的尺碼,很多人都感到前腳掌較大壓迫感
      假如你前腳掌偏大,建議大半碼,否則一般尺碼已可以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OBE8 SYSTEM / + SYSTEM 鞋評

Eric Avar曾經於訪問中講過 :「我很喜歡跟Kobe Bryant合作 , 他是一位很進取、渴望提升球場上的表現 , 喜歡接受新嘗試、新挑戰。」 2008年 , Kobe Bryant向Eric Avar提出一句 「Why not low cut」, 便出現低筒為主ZOOM KOBE4,令KOBE 系列進入新履程 ; 其後KOBE 系列更以低筒為主 。 到2012年 , Eric Avar設計出的最輕的籃球鞋 – KOBE 8 SYSTEM , 嘗試挑戰比跑鞋、足球鞋更輕的籃球鞋。 KOBE 系列一直以黑曼巴 (THE BLACKMAMBA為Kobe Bryant綽號) 為設計概念 , 盡量令外觀更似蛇 , 但很多時只局限於外型上 ,有時鞋面所用物料較硬容易變形,舒適度也不太突出; 這次設計師Eric Avar希望令KOBE 8 SYSTEM內外都有蛇的影子 , 首次於籃球鞋中只用上ENGINEERED MESH UPPER ,令鞋身意想不到的輕、軟 ; 柔軟的鞋身配合簡簡單單的暗花及配色 , 足以令外觀有如蛇皮。 鞋面用上的 ENGINEERED MESH UPPER為一種全新超輕盈特製網面 , 一片式鞋面設計 , 表面帶有密密麻麻的細孔 , 同時十分貼腳 , 令其極為透氣 , 有如第二重皮膚, 這種高透氣性可算近年少見。 為了令鞋面更貼服腳面 , 第五鞋孔 (圖中紅格位置) 刻意設置較低 , 縛緊鞋帶後可令鞋身更貼覆腳面 , 穿上後令雙腳更感自然。其設計以貼腳才發揮最佳包覆度, 建議選購時選擇合身便可,無需加大尺碼。 更多資料: Nike Officially Unveils 'Engineered Mesh' from SC http://solecollector.com/news/nike-officially-unveils-engineered-mesh-/  實戰中 ,第五鞋孔設置較低未有影響腳面不適 , 而鞋舌上設計也歸功不少。鞋舌上加入的泡棉填充物料為鞋帶位的壓力提供了緩衝 , 加上設有兩個鞋帶鎖定位 , 每當走動時鞋舌也穏定覆蓋腳面 , 為整體舒適感起了很大作用。   鞋身網面物料非常柔軟、纖薄 , 為固定其外形,鞋面內設有多組固定層(黑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

籃球鞋 · 評 ANTA KT3 - 全能型戰鞋

自從安踏於 2017 年宣佈前 adidas 設計師 Robbie Fuller 加入 , 對安踏鞋款設計的確上帶來不少衝擊 ;  Robbie Fuller 過往設計鞋款中最為人熟識有 : adiZero CrazyLight 、 Wall 1 、 adiZero Rose 2.0, 來到安踏 , 他首個參與的大型設計就是 – KT 3 。 外觀上、 KT 3 跟前兩代風格完全不一樣 , 少了遲鈍、老士味道 , 換來具戰鬥格外形 , 更首次配合全織面鞋身 , 實戰狀態又會否跟外形匹配 ? Size Fit KT 3 的尺碼是最大困惑 ! 於去年 11 月期間 , 小編買入第一對 KT 3 , 當時尺碼為 US 9.5; 首次上腳 , 鞋內大少、尺碼屬正常 , 只是楦頭有些少寛闊   ( 因 ANTA 屬一間內地的運動品牌 , 主要以亞洲人的扁平腳型鞋楦打造 ), 初期問題不算大。但當著用 5 次以上 , 開始感到內籠空間感越來越大 , 期後更加要穿加厚綿襪改善空間感。 到近期 , 小編決定買入另一雙細半碼的 KT 3 (US 9) 再進行測試 ; US 9 鞋面相當貼腳屬預期之內 , 當數回著用之後 , 織面鞋身經過熱身逐漸開始軟化 , 腳背的壓迫感亦隨之消失。 至於 KT 3 尺碼 , 小編難以提出建議 , 因為它的尺碼隨著穿著時間而作出改變 , 這正是 KT 3 存在的問題 , ( 我迫不得已買下兩對 ...) 。假如只買一雙 KT 3 穿著數次 , 相信任何尺碼又有甚麼所謂 ; 但假若想作為您場上的戰靴 , 嘗試挑戰細半碼吧 ! ( 圖自 ANTA.cn) ANTA 尺碼表一直沒有 US 10 及更大尺碼 , 假如 ANTA 想進軍更多海外市場 , 衷心建議改善這一套尺碼 , 以及考慮更多外國人腳型。 Support 整雙 KT 3 的 SUPPORT, 重點集中於鞋筒。 KT 系列由第一代開始使用中筒設計 , 這是因應 Klay Thompson 對中筒鞋的要求 ; KT 3 改用中筒近乎完全高筒鞋的設計 , 鞋領高度足以包覆整雙足踝。 鞋筒內靴設置額外填充隔綿 , 加強足踝承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