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交織、傳奇 - AIR JORDAN XX9


從前有一位設計師 , 作風大膽創新 , 總是喜歡突破產品原有的限制 , 甚至將建築當中的概念放進運動鞋中 , 設計出外貌新奇的跑步鞋及多功能用途的訓練鞋 。 某天 , 他突然被委以重任 , 設計一雙籃球鞋給年輕而具名氣的球員– Michael Jordan  , 藉此挽留他 ; 當時形勢黯淡 , Michael Jordan將近跳出合約 , 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危機呢 ? 這位設計師簡單地畫下草圖 , 利用過往設計好的一雙球鞋作藍本 、 一改慣常的高筒鞋身以中筒外形、加上特別的皮革物料及象紋 , 並於鞋舌印上個人標記 , 便火速製作出樣品與Michael Jordan會面 。 數次會面中 , 對話過程都很少 。怎料突然,有一天收到的回覆是「他」很喜歡 。 經過這次事件 , 那設計師不單拯救了Michael Jordan離去危機 (這次成功亦跟Michael Jordan的父親有點關系) , 該雙鞋子更成為現今的經典鞋款 – AIR JORDAN III , 他亦同時接下AIR JORDAN系列的設計重任 , 於NIKE 內更被稱為員工#23的人正是著名設計師 「Tinker Hatfield 」。
自此 , Tinker Hatfield便一直跟NIKE 與Michael Jordan 合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 , 設計過的鞋款多不勝數 , 而他所設計的作品總是跟一般款式帶來與別不同的風格 , 因為他堅持著為每件作品加入新元素、細節 , 讓整雙鞋帶有別樹一格的視覺效果 , 同時為穿着者提升運動效能 ; 真至現在他仍保持這種工作態度 , 藉著開創嶄新設計技術 , 為AIR JORDAN XX9 注入獨有的靈魂 。



每雙AIR JORDAN 都帶有其獨特設計 , 例如AIR JORDAN III 的象紋 、 AIR JORDAN VI 的鞋舌 、AIR JORDAN XI 的漆皮鞋面 , 令人均帶來奪目的印象 , 這些細節成為各款鞋的印記 ; 來到AIR JORDAN XX9 , 奪目的已不再是單一細節 , 而是整片鞋面的革新技術– [ PERFORMANCE WOVEN UPPER ]。
單從外觀看AIR JORDAN XX9 , 鞋面設計並沒有多餘的物料或重疊的鞋層 , 整雙鞋只利用PERFORMANCE WOVEN覆蓋 , 讓AIR JORDAN XX9看上更簡潔 , 符合Tinker Hatfield的極簡主義。名字中藏著WOVEN此字 , 顧名思義代表著編織 (又名梭織) ; 意指利用紗線材料重覆交織的技術 , 因編織技術可根據紗線材料來製作出極細緻並且柔軟的物品 , 所以常被運用來製造布料和衣服 , 這種常見的工藝吸引了Tinker Hatfield 。 他從汽車上的安全氣袋中得到啟發 , 既能易於收藏車箱中 , 亦能於危險時為駕駛者及乘客提供保護 , 這平凡的布料讓他考慮到如何運用於籃球鞋上來保讓球員雙腳 , 因而製作出一片如麻布的功能性鞋面。
利用編織技術所製造的鞋款已不是新鮮事物 , 早於多年前已有白布鞋出現 , 而運動鞋發展過程中亦經常被利用於內靴或外層的物料中 , 那究竟AIR JORDAN XX9上的PERFORMANCE WOVEN鞋面有甚麼創新或特色吸引之處 ? 是否只是為了虛張聲勢 ?



PERFORMANCE WOVEN


AIR JORDAN XX9上的PERFORMANCE WOVEN鞋面屬整雙鞋的主要設計 , 亦為首次被採用的鞋款 , 以單一的編織技術製造一片式鞋面; 驟眼看這功能性鞋面較像領呔或牛仔褲的布料 , 感覺非常柔軟 ; 當仔細觀察 , 不難發現面層內的紗線還蘊藏著深一層色調的絲線 , 由於製造過程時運用了先進編織機器並配合特別物料 , 增加多重的編織層數來加強鞋面的韌度 , 亦同時保留著編織技術所帶來的柔軟度 , 提供如布料素材的舒適度。



Tinker Hatfiled 作為知名的籃球鞋設計師 , 為球員設計最舒適球鞋一直是他主張的目標 ; 回想1990年時 , 他從墨西哥涼鞋「HUARACHE」為概念基礎 , 以簡單的外形配合橡膠帶模仿編織的涼鞋 , 設計出NIKE HUARACHE系列 , 帶來舒適和自在的穿著感受 。然而,礙於當時科技所限 , 鞋身需要利用不同物料 , 以多種布面層重疊形成 ; 直到1999年 , 首雙配置WOVEN鞋面的AIR JORDAN終於面世。 利用皮革編織出格子網狀的鞋面 , 並根據 [ X-15 Fighter Jet ] 的外形概念設計出AIR JORDAN XV , 但鞋身仍然使用不同的縫合方法 , 當中夾藏著其他材料來固定外形 , 讓設計有些累贅或帶來雙腳不適。



時至今日, 換來科技上的突破 , 先進的機器令編織方法變得精密和巧妙 , 鞋面上省去大量重疊的設計 , 大大減低因設計累贅所帶來的不適 , 鞋身再沒有多餘的內層 , 並以PERFORMANCE WOVEN鞋面模擬布料素材 , 想像如穿上多一雙襪子 , 為雙腳帶來最舒適、自然的感覺 。 假如將AIR JORDAN XX9 與一般鞋款比較 , 外形設計顯得異常簡潔 , 看上更比一般鞋款細小, 而精密的編織技術可將所需的圖案直接繡上 , 讓外形一體化 , 表現出AIR JORDAN XX9 的獨有美感。


 

由於AIR JORDAN XX9的鞋面相對柔軟 , 更比一般鞋款薄 , 不能單靠鞋面作支撐 , 設計因而加入了FLIGHT WEB FIT系統 。 FLIGHT WEB FIT系統是由6組索帶所形成 , 主要集中於兩側 , 並由鞋帶作固定及支撐作用 , 支援雙腳的穏定性。
這套設計的概念始於90年代的AIR JORDAN X鞋款上 , 當時的設計主要帶來一套能迅速繫帶的系統 , 並透過鞋面設置的索帶,提供額外的穏定支援作用 , 但由於鞋面以皮革製造 , 當走動屈曲時容易造成腳面不適 ; 吸納多年經驗 , AIR JORDAN XX9上的FLIGHT WEB FIT索帶已不再像以往般直接連接於鞋面上 , 而是獨立設置於鞋面中層 , 概念與FLYWIRE設計非常接近 , 只需收緊鞋帶 , 藏於內層的索帶自然收緊 , 讓整片鞋面完全包覆著雙腳 , 令走動時表現更自如。



透過編織製作的AIR JORDAN XX9 確實帶來了全新的穿著感受 , 纖薄而柔軟的鞋面為雙腳提供極致舒適感。 雖說FLIGHT WEB FIT系統與FLYWIRE設計概極為相似 , 但運用於AIR JORDAN XX9 上顯得更為合適 ; FLIGHT WEB FIT所使用的是扁平尼龍索帶 , 當收緊鞋帶時,鞋面隱約顯露了內藏的索帶結構 ,  PERFORMANCE WOVEN鞋面亦自然地拉緊並包覆腳面 , 帶來了如穿上襪子的舒適效果。當急速移動時 , 鞋面仍能提供出色的穩定性 , 並沒有帶點不自然 ; 亦因鞋面纖薄而簡單 , 穿上後使雙腳顯得比以往細少 , 步伐更靈活 ; 假若換上FLYWIRE的設計 , 舒適效果難以如此 , 因FLYWIRE 所配置以繩纜狀態 , 內層的鞋面過於纖薄會導致繩纜直接縛緊雙腳 , 長時間穿著難免帶來不適 。 值得留意的是鞋面物料較軟 , 容易出現雙腳已被鎖定的錯覺 , 忽略其實際的包覆效果 , 經走動後甚至感到鞋面未有完全緊貼雙腳 ; 建議穿上後先調校一下鞋帶以確保其鬆緊狀況 , 掌握最合適的包覆效果。
當初 , AIR JORDAN XX9發佈時強調PERFORMANCE WOVEN鞋面採用了如同布料的編織技術來製造 , 這令人産生一些疑問 , 鞋面會否如某些布料般經過度伸展而失去包覆能力 , 或因而出現外貌變形、越穿越鬆的情況碼 ? 與針織技術又有何分別 ?  PERFORMANCE WOVEN鞋面所使用的是機器編織技術 , 經製造的布料一般沒有伸展能力 , 因而缺乏彈性 , 這是編織技術的特性 , 也是跟針織物品的最大分別 , 故此長久穿著亦不會出現外貌變形或喪失包覆能力。
現今較常使用針織技術則有FLYKNIT ,  於製造時普遍為支撐為點的增加堅韌度 , 因此於某些部重覆針織次數及加上固定劑 , 令鞋面帶有塑膠及粗糙感 , 同時亦難於印製複雜圖案或字形 ; 對比PERFORMANCE WOVEN鞋面則粗糙感更強烈。



從另一角度看 , 以布料所設計的鞋面為雙腳提供舒適的包覆感 , 應是理所當然 , 做不到可算是不合格 , 但耐用度又如何 ? 這點絕對是每位消費者所擔憂的 。 經過數次不同場地的測試 , 鞋面只有內側出現一處磨損 (見上圖紅格內) , 情況有點像輕微磨損的牛仔褲 , 畢竟AIR JORDAN XX9的鞋面與布料相當接近 , 有這樣的磨損也不為奇 ; 而該損耗並沒有影響鞋面的功能 , 問題不算嚴重 。 那麼KOBE IX ELITE 的 FLYKNIT與AIR JORDAN XX9 的PERFORMANCE WOVEN鞋面比較 , 誰較耐用 ? 這問題小編由第一天接到AIR JORDAN XX9已開始思量 , 經過反覆的測試 , 兩款物料的耐用能力只是一般 , 同樣也不適合作室外場地穿著 ; 但假若只得兩款選擇 , 個人認為KOBE IX ELITE 的FLYKNIT略勝一籌 ,, 因鞋身加入固定劑,會令整體較感粗糙。




近年 , 大部分球鞋均增設內靴保護配置 , 讓鞋舌與鞋身完全結合,達至全面包覆效果 ; 而AIR JORDAN XX9內靴間則只有鞋舌, 簡單配置並無多餘設計 , 包覆效果全面依靠PERFORMANCE WOVEN鞋面來提供 , 可見設計團隊對這編織技術的信心和決心 。 設計有效減輕鞋身重量 , 但同時降低了腳面的保護 , 對碰撞的保護能力也較弱 。 雖說AIR JORDAN XX9內靴的設計較簡單 , 但透氣性能只與一般鞋款相若 , 畢竟它與布料相近 , 經過多次測試後仍帶有侷促感。
當細心留意AIR JORDAN XX9 的鞋墊 , 均發現它印上AIR JORDAN III 的象紋 , 但這只是一般布料 , 走動時多次感到腳掌向前滑 , 需要花時間磨合及習慣 ; 花紋雖精美 , 但不怎麼實用, 如鞋墊加上防滑設計會更好。





一片式設計的鞋面普遍出現難以完整包覆的問題 , 尺寸、外貌也難於根據每位球員的腳部輪廓所製造 , 因而於後跟內靴位置設有加厚的棉質保護物料 , 利用填補空隙的設計來強化足踝支撐能力 , 並於鞋內加上防滑設計的花紋 。 穿上後,明顯感到阿基里斯腱被夾綿物料填補 , 為足踝提供支援 ; 但經多次測試 , 足踝仍未能感受到充分的包覆效果 , 也許這就是布質材料所帶來的效果 , 不放心的還是建議穿上所有鞋帶來提高足踝支援 ; 而對於尺碼選擇 , 穿上慣常的碼數已相當適合。




從表面看AIR JORDAN XX9設計簡約 , 鞋跟並無增設額外的穩定器 , 好像非常單薄 , 而實質是把TPU穩定設計藏於鞋層內 , 穿上後便能感受到其堅固設計 ; 這設計非常重要 , 因鞋身的材料較柔軟 , 需要更多的固定配置來支援足踝 , 讓運動時的雙腳保持恰到好處的鎖定能力及靈活效果 。 始終鞋身與布料非常相似 , 穿上後仍感柔軟甚至覺得鞋跟相當脆弱 , 要適應這種新設計 , 還是需要花點時間吧!
這麼多年來Tinker Hatfield一直堅持設計一雙球鞋能帶來如手套般的感覺 , AIR JORDAN XX9 可算是完整地實現這概念 , 為球員帶來既柔軟而舒適的鞋身 , 可惜鞋跟尾部設計較高 , 初時穿著容易帶來點不適 , 當經過熱身後物料已開始變軟 , 不適感也慢慢消減。 
Tinker Hatfield以傳統工藝配上最先進的機器製造出極至輕盈的PERFORMANCE WOVEN鞋面 , 配上簡潔圖案讓整雙鞋顯得更優雅 , 為 AIR JORDAN XX9 帶來獨有氣息 , 禀承著AIR JORDAN 系列當中的 DNA。



FLIGHTPLATE

(AIR JORDAN XX9鞋底結構 http://www.nike.com/us/en_us/c/jordan/flightplate)

FLIGHTPLATE系統由2013 年於AIR JORDAN XX8上出現 , 以釋放ZOOM AIR為概念 , 運用簡單的結構及組件 , 將ZOOM AIR受壓後的反饋能量釋放 , 革新一直以來ZOOM AIR 的限制 , 爆發出更大的能量 , 並透過PEBAX緩震板帶來極高的反應性 , 提高運動效能 , 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到AIR JORDAN XX9 , 設計團隊想帶出的是 [PERFORMANCE] 和 [ENGINEERED] , 繼承並改良 AIR JORDAN XX8上的FLIGHTPLATE系統 。 AIR JORDAN XX9中的FLIGHTPLATE系統以組件結合型成 , 中層藏有一塊PEBAX物料的緩震板 (結構圖中最上層的金色薄片) , 為FLIGHTPLATE系統中的靈魂架構 , 前腳掌依舊設置整套系統的核心 ZOOM AIR , 其餘中底位置則以PHYLON物料作支架包圍 , 唯獨令人驚訝是腳跟沒有像以往的AIR JORDAN鞋款中設置ZOOM AIR , 而中底外側加上 TPU外殼作固定 , 最底層加上一片薄薄的鞋底形成整雙AIR JORDAN XX9 的中底。



換另一角度看FLIGHTPLATE 系統 , 概念就是將ZOOM AIR設置更貼近雙腳及地面 , 為落地轉向時能作出瞬間反應 , 爆發出更大能量 。 對於一般配置FLIGHTPLATE的鞋款中 , 前腳掌的鞋底設計均塑造出ZOOM AIR外型 , 務求將ZOOM AIR更貼近地面 ; 設計普遍分成兩個不同大細的區間 , 體積亦較其他內藏ZOOM AIR鞋款的大 (厚度約10 mm) , 更重要是該位置的設計稍微凸出。 於AIR JORDAN XX9 上設計也大致相若 , 但與上年度的FLIGHTPLATE系統有點不同 , 鞋底ZOOM AIR間的坑紋較深 , 凸出的感覺不明顯 , 甚至可形容它是藏於鞋底中, 設計令ZOOM AIR反饋能量集中於區間中釋放 , 不像上一代FLIGHTPLATE般釋放難以控制的回彈力。
雖然鞋底的ZOOM AIR並無過於凸出 , 但外底偏薄磨損機會亦較高 , 如想 AIR JORDAN XX9 更耐穿 , 還是乖乖於室內場地穿著吧!

 



FLIGHTPLATE系統上的ZOOM AIR 擔當著核心角色 , 受壓後釋出當中的能量 , 但同時亦需要依靠PEBAX緩震板的傳遞角色 , 讓衝擊時的能量帶到腳掌及ZOOM AIR上 , 成為整套系統的靈魂 。 於AIR JORDAN XX9 上 , PEBAX 緩震板角色更加重要 , 全因是它刪減了一直以來AIR JORDAN系列上的碳纖維板 , 取以代之是改變PEBAX 緩震板的結構 , 中足加上立體TPU及築起 Tendril 作橋樑。
碳纖維板首次被使用的籃球鞋是AIR JORDAN XI , 主要目的是讓雙腳活動時保持穩定 , 利用其堅韌度為屈曲後帶來回彈 , 達至反應與步伐一致的効果 , 同時可減輕整體重量 。 自那時候起 , 碳纖維板開始應用於不同鞋款當中 , AIR JORDAN更是其中一款廣乏使用的系列 。 但碳纖維板極為堅硬 , 假如面積較大,相對屈曲也不容易 , 亦因而令雙腳加劇疲勞感 ; 同時該物料的特性也相當堅挺 , 鞋底稍經磨損後 , 纖維板的邊沿從磨損位置凸出 , 影響活動表現 , 更加不能貼近腳面。
FLIGHTPLATE系統中的PEBAX 緩震板就是為了提升腳感効能而出現 , 因PEBAX是一種熱塑性的彈性物料 , 可塑造出不同的外形 , 並於不同温度下仍能保持出色的抗衝擊性能及抗疲勞強度 , 其彈性及回復能力更是非常出色 (假如想感受甚麽是PEBAX物料 , 可參考網球拍上的網線) , FLIGHTPLAT利用PEBAX物料的特質作為底盤 , 讓雙腳屈曲時提升反應能力 , 並同時抗疲勞 , 彌補碳纖維板的不足 , 更有効傳遞ZOOM AIR的能量 , 帶來革新的FLIGHTPLATE 系統。到AIR JORDAN XX9 , 不單沿用PEBAX緩震板 , 並將設計加以改良。
巧合的是AIR JORDAN XI 和 AIR JORDAN XX9都出自Tinker Hatfield手筆 , 亦由他開發碳纖維板並帶進籃球鞋中 。 今天 , 他推翻過往的設計, 以PEBAX緩震板替代AIR JORDAN 的碳纖維板傳統 , 就像說要為球鞋帶來另一次改革 , 但効能又是如何?




沒有碳纖維板的AIR JORDAN XX9 , 中足設計換來PEBAX 及Tendril橋樑 , 並以TPU物料填補空隙 , 支撐効果及反應能力絕不遜色 。 由於足弓位置內的PEBAX較厚並貼近腳掌 , 增加中層的承托力 , 而外層Tendril的橋樑設計由前腳掌伸延至腳跟 , 主要發揮著牽引角色 , 設計概念來自跑步時的腳部動作 , 讓走動時的前腳掌與腳跟動作更連貫 , 提供岀色的穩定性。
起初穿上AIR JORDAN XX9不易察覺ZOOM AIR 的回彈力 , 甚至感到中底較厚 , ZOOM AIR 凸出的位置並不明顯 , 當屈曲時才感到ZOOM AIR受壓 ; 但腳步反應並無因此而受影響 , 相反起步及變速時推動力更加明顯 , 提升瞬間反應 ; 這次改良的FLIGHTPLATE系統 , 將以往較分散的爆發力集中於前腳掌 , 讓球員得到更敏捷的推動力 , 全面提升歩速、靈活性及反應能力。
但AIR JORDAN XX9最令人感疑惑是鞋跟沒有任何緩震設備 , 初時真的難以接受 , 更感到腳跟的爆發力較遜色 。 當經過反覆測試後 , 以原地雙腳連續起跳 , 鞋跟的確缺乏較明顯爆發力 , 但以坐跑起跳 ( 如走籃動作 ) , 爆發力相對較強烈 , 彷彿讓球員體驗 [ TAKE FLIGHT ] 的飛行効果 , 貫切FLIGHTPLATE技術的初衷。
對比於AIR JORDAN XX8 , 刪去鞋跟上的ZOOM AIR確實帶點失色 , 但回顧AIR JORDAN XX8 , 鞋跟的ZOOM AIR反應也不算出色 , 只因前腳掌的反應過於明顯而比下去 ; 假如根據FLIGHTPLATE的最初概念 , 要全面釋放ZOOM AIR , 鞋跟必需配備 AIR MAX 或 ZOOM AIR MAX , 才能撤底解放反饋的能量 ; 但暫時還未見有所突破 , 或期待將來 Tinker Hatfield 再為AIR JORDAN 帶來另一種改革。



雖然AIR JORDAN XX9沒有裝置上後跟AIR , 整體的緩震効能適中 , 在多次測試中並未出現過多的疲勞感 , 相信是PEBAX緩震板所產生的作用 , 減低了運動時腳部的負荷 , 讓雙腳保持舒適當狀態。
AIR JORDAN XX9 鞋底以弧狀紋設計 , 細膩的設計帶來卓越的抓地性能 , 令腳步更靈活、穩定 , 抓地表現真的沒有甚麼可挑剔 , 但鞋底紋的設計及物料均容易沾上灰塵 , 稍微影響了抓地能力 ; 以小編測試過的兩款AIR JORDAN XX9 同樣帶有這類問題 , 加上細膩的紋路較容易磨損 , 還是建議作室內的木板場地上穿著。




當AIR JORDAN XX9推出後 , 不少評價它比AIR JORDAN XX8降級 , 少了碳纖維板 、 少了一片AIR 、 少了一種突破驚喜 , 就像倒退似的令人失望 。 一年多前AIR JORDAN XX8 以籃球鞋中的概念車帶來FLIGHTPLATE藍圖 , 把ZOOM AIR 的爆發力釋放 , 但它像一顆概念角色 , 各方面的協調仍有待改善 。 至於AIR JORDAN XX9 , 它就像把概念實體化 , 注入新技術突破已知的限制 , 為AIR JORDAN帶來新一重的改革。
Tinker Hatfield 於以往的Complex訪問中曾經說過 : 「對真正好的設計 , 你要愛它還是恨它 , 這裡沒有中間立場 。 如果人們對你的設計感到不好不壞 , 這就是說明你所做的還不夠 , 也意味著你的設計只是保持及重複現狀 。 這可不是我想做的工作 , 我絕不想做一個只會保持現狀 、 創作一件又一件平庸之作的設計師。」 這觀點完全從AIR JORDAN XX9 上表露無遺 , 揉合傳統編織工藝和先進技術 , 打造看似簡單的鞋面 , 堅持著為所有穿著者帶來舒適極致的感受 ; 甚至有評語說它是一雙實戰的AIR JORDAN , 敢問那一雙AIR JORDAN 並非為籃球比賽而設 ? Tinker Hatfield 的堅持不單為提升每雙AIR JORDAN的効能 , 更挑戰不同技術的可行性 , 讓每個新設計注入靈魂 , 這種態度非常值得欣賞。
究竟AIR JORDAN XX9 會成為怎樣的籃球鞋, 令人愛不釋手還是棄如敝履? 留待消費者來選擇吧!



測試資料:
鞋 款 : AIR JORDAN XX9
鞋 碼 : US 9.5

建議穿着球員位置 : 適合後衛及前鋒球員

優 點 : 鞋面物料舒適 , 輕巧 , 靈活度高 , 抓地及反應能力出色

缺 點 : 後跟包覆度難以調校 , 足踝支援一般 , 保護能力及耐用性較弱 , 透氣性能一般
10/27/2014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OBE8 SYSTEM / + SYSTEM 鞋評

Eric Avar曾經於訪問中講過 :「我很喜歡跟Kobe Bryant合作 , 他是一位很進取、渴望提升球場上的表現 , 喜歡接受新嘗試、新挑戰。」 2008年 , Kobe Bryant向Eric Avar提出一句 「Why not low cut」, 便出現低筒為主ZOOM KOBE4,令KOBE 系列進入新履程 ; 其後KOBE 系列更以低筒為主 。 到2012年 , Eric Avar設計出的最輕的籃球鞋 – KOBE 8 SYSTEM , 嘗試挑戰比跑鞋、足球鞋更輕的籃球鞋。 KOBE 系列一直以黑曼巴 (THE BLACKMAMBA為Kobe Bryant綽號) 為設計概念 , 盡量令外觀更似蛇 , 但很多時只局限於外型上 ,有時鞋面所用物料較硬容易變形,舒適度也不太突出; 這次設計師Eric Avar希望令KOBE 8 SYSTEM內外都有蛇的影子 , 首次於籃球鞋中只用上ENGINEERED MESH UPPER ,令鞋身意想不到的輕、軟 ; 柔軟的鞋身配合簡簡單單的暗花及配色 , 足以令外觀有如蛇皮。 鞋面用上的 ENGINEERED MESH UPPER為一種全新超輕盈特製網面 , 一片式鞋面設計 , 表面帶有密密麻麻的細孔 , 同時十分貼腳 , 令其極為透氣 , 有如第二重皮膚, 這種高透氣性可算近年少見。 為了令鞋面更貼服腳面 , 第五鞋孔 (圖中紅格位置) 刻意設置較低 , 縛緊鞋帶後可令鞋身更貼覆腳面 , 穿上後令雙腳更感自然。其設計以貼腳才發揮最佳包覆度, 建議選購時選擇合身便可,無需加大尺碼。 更多資料: Nike Officially Unveils 'Engineered Mesh' from SC http://solecollector.com/news/nike-officially-unveils-engineered-mesh-/  實戰中 ,第五鞋孔設置較低未有影響腳面不適 , 而鞋舌上設計也歸功不少。鞋舌上加入的泡棉填充物料為鞋帶位的壓力提供了緩衝 , 加上設有兩個鞋帶鎖定位 , 每當走動時鞋舌也穏定覆蓋腳面 , 為整體舒適感起了很大作用。   鞋身網面物料非常柔軟、纖薄 , 為固定其外形,鞋面內設有多組固定層(黑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

籃球鞋 · 評 ANTA KT3 - 全能型戰鞋

自從安踏於 2017 年宣佈前 adidas 設計師 Robbie Fuller 加入 , 對安踏鞋款設計的確上帶來不少衝擊 ;  Robbie Fuller 過往設計鞋款中最為人熟識有 : adiZero CrazyLight 、 Wall 1 、 adiZero Rose 2.0, 來到安踏 , 他首個參與的大型設計就是 – KT 3 。 外觀上、 KT 3 跟前兩代風格完全不一樣 , 少了遲鈍、老士味道 , 換來具戰鬥格外形 , 更首次配合全織面鞋身 , 實戰狀態又會否跟外形匹配 ? Size Fit KT 3 的尺碼是最大困惑 ! 於去年 11 月期間 , 小編買入第一對 KT 3 , 當時尺碼為 US 9.5; 首次上腳 , 鞋內大少、尺碼屬正常 , 只是楦頭有些少寛闊   ( 因 ANTA 屬一間內地的運動品牌 , 主要以亞洲人的扁平腳型鞋楦打造 ), 初期問題不算大。但當著用 5 次以上 , 開始感到內籠空間感越來越大 , 期後更加要穿加厚綿襪改善空間感。 到近期 , 小編決定買入另一雙細半碼的 KT 3 (US 9) 再進行測試 ; US 9 鞋面相當貼腳屬預期之內 , 當數回著用之後 , 織面鞋身經過熱身逐漸開始軟化 , 腳背的壓迫感亦隨之消失。 至於 KT 3 尺碼 , 小編難以提出建議 , 因為它的尺碼隨著穿著時間而作出改變 , 這正是 KT 3 存在的問題 , ( 我迫不得已買下兩對 ...) 。假如只買一雙 KT 3 穿著數次 , 相信任何尺碼又有甚麼所謂 ; 但假若想作為您場上的戰靴 , 嘗試挑戰細半碼吧 ! ( 圖自 ANTA.cn) ANTA 尺碼表一直沒有 US 10 及更大尺碼 , 假如 ANTA 想進軍更多海外市場 , 衷心建議改善這一套尺碼 , 以及考慮更多外國人腳型。 Support 整雙 KT 3 的 SUPPORT, 重點集中於鞋筒。 KT 系列由第一代開始使用中筒設計 , 這是因應 Klay Thompson 對中筒鞋的要求 ; KT 3 改用中筒近乎完全高筒鞋的設計 , 鞋領高度足以包覆整雙足踝。 鞋筒內靴設置額外填充隔綿 , 加強足踝承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