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ZOOM HYPERDUNK 系列鞋評



有没有想像過能跳過一架迎面而來的跑車嗎?穿一對特製運動鞋可以嗎?
20084 ,  Kobe Bryant拍下一個廣告 , 當時他穿上一對波鞋再成功於鏡頭前跳過一架迎面而來的跑車 , 可能廣告帶點誇張 , 但足以另人留下非常深刻印像 , 而所穿的波鞋更成一個很大的話題 , 它正是 ZOOM HYPERDUNK
ZOOM HYPERDUNK出現後為波鞋設計上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改變,輕量型加上薄如紙的鞋面 , 很難想像可以穿上腳。而HYPERDUNK成功之處在於鞋面的FLYWIRE


FLYWIRE



創於2002 , NIKE創新總監Jay Meschterr;設計概念起初由一個標誌著鞋子需要的支撐點及佈滿了大頭針和幼線的鞋楦開始 , 但一直未有合適物料及製造方法而停滯不前。直到幾年後的某一天Jay Meschter看見一台繡花機才開始FLYWIRE的設計。


FLYWIRE鞋面主要由幼線支撐,堅韌的幼線如同吊橋的鋼纜設計,幼線的位置也精確地設計在足部所需的部位 , 提供鞋面的穩定性;再用上塑膠材料固定幼線形態 , FLYWIRE技術正式誕生 , HYPERDUNK亦應運而生。




ZOOM HYPERDUNK



2008 , ZOOM HYPERDUNK正式推出 , 於奥運中更有不同國家、體型及位置的球員穿着, Kobe Bryant更穿着其個人版本贏得第一次奥運金牌 ;ZOOM HYPERDUNK成為當時的話題作 , 亦為籃球鞋帶進Light-weight的新世代 ZOOM HYPERDUNK設計靈感來自1989年電影 「 Back To The Future II」中主角所穿的AIR MAG



設計師Eric Avar為了將概念融入籃球鞋 , 刻意利用Huarache 2K列設計配合FLYWIRE 技術 , 簡潔外形加上輕量化物料 , ZOOM HYPERDUNK由此誕生。






為了突顯FLYWIRE技術及著重輕量化設計的HYPERDUNK , 超過 70% 的鞋身都用上FLYWIRE , 幼線加入塑膠材料型成纖薄的鞋身更給人有種輕身感 , 鞋面其餘部位則由PVC及皮所組成 而當時選用FLYWIRE幼線物料時 , 出現兩種堅韌度極高材料作選擇 , VECTRANKEVLAR。最後選用VECTRAN為當時FLYWIRE幼線 , 原因是要配合其塑膠材料。



要做到比任何籃球鞋更輕 , 中底所用的材料非常重要。中足支撐片用上碳纖維物料提供穩定性 , 中底用上PHYLON物料 , 配合後跟内的ZOOM AIR (12mm厚) ; 前掌則用上一種較特別物料 – LUNAR FOAMLUNAR FOAM起初由NASA研發 , 於太空穿梭機上使用 , 幫助吸收衝擊力 , 而重量非常輕 , 加入HYPERDUNK中更有利減輕重量 , 同時提供極佳的緩震及反應性 , 適合不同體型及位置的球員穿着


靴用上HUARACHE 2K系列的隱藏式鞋帶口設計 , 有助鎖緊足踝。



後跟刻意加上外露TPU支架 , 外形模仿 Back To The Future II」的AIR MAG , 其設計也有助保護阿契里斯腱,我個人非常喜歡這設計。

ZOOM HYPERDUNK舒適度很高 , 雖鞋身貼 但沒有出現任何「挭」情況。鞋身3/4筒高度能提供出色的足踝支援 , 後跟偏低的設計有助提升足踝的靈活度 , 唯噣靴比較薄 , 令保護度有所減弱 。 於外國很多波鞋討論區及鞋評都有提到ZOOM HYPERDUNK 前掌的LUNAR FOAM較薄或緩震不及ZOOM AIR , 我對於這問題有另一睇法 整對ZOOM HYPERDUNK的中底設計上比其他籃球鞋較薄 , 給人有種非常貼地的感覺 , 提升反應性 ; 可能由於十分貼地 , 故出現緩震不足情況 , 但整體可以接受 好可惜透氣度比較差 , 整對鞋無任何透氣位 , 鞋面大部份面積由塑膠物料包覆 , 透氣度好難有出色表現。

 


經過兩年多的實戰穿着 , 鞋底磨損情度不算嚴重 , 耐用度已算唔錯。








大部份球員(包括中國隊及美國隊)於2008年北京奥運中所穿着。

ZOOM HYPERDUNK 2008年創造了波鞋界新一頁 , 其後更有ZOOM HYPERDUNK LOW推出及改良款ZOOM HYPERIZE


…………但這只是HYPERDUNK系列的開始。



ZOOM HYPERDUNK 2010



ZOOM HYPERDUNK 出現後 , 越來越多籃球鞋都用上半透明的FLYWIRE鞋面 , 雖然廣泛應用 , FLYWIRE外形及設計並沒有改變;直到2010ZOOM HYPERDUNK 2010推出 , 鞋面的FLYWIRE有明顯改變 , HYPERDUNK正式歩入進化。


HYPERDUNK 2010鞋面由組合式改為一片式 , FLYWIRE幼線隱藏鞋身,設計也改變成三角形 , 設計稱one-to-one fit FLYWIRE upper / Skinwire , 外形更似吊橋的鋼纜設計 鞋身物料由半透明塑膠物料改為用皮加TPU ,令鞋身外形一體化。



鞋跟外露支架與ZOOM HYPERDUNK 有好明顯改變;減去仿AIR MAG的外形 , 簡化的支架更貼緊鞋跟位 , 有效降低重量 由於2008ZOOMHYPERDUNK推出後 , 有好多評論指前掌LUNAR FOAM緩震不及ZOOM AIR , 故前掌則由LUNAR FOAM改為6mm厚ZOOM AIR , 後跟保留ZOOM AIR , 再配合PHYLON

ZOOM HYPERDUNK 2010選用的新Flywire技術 , 支撐點集中鞋孔位 , 包覆性較高,令鞋面更貼的確提高了靈活度 , 好可惜過於 , 鞋頭「夾腳」情況較明顯 鞋身整體都比較薄 , 足踝位置同様 , 令穿上時缺乏那種安全感 最可惜是其鞋舌 , 走動時經常移位 , 容易令腳面不適 於打波過程中出現都幾麻煩 前掌改用ZOOM AIR , 緩震度的確有所提升 , 反應度跟ZOOM HYPERDUNK相若 透氣度仍然沒有改善 , 雖然鞋頭及内側設有透氣孔 , 但鞋面大部份面積由塑膠及皮製 , 有輕微「焗腳」感 , 透氣度只屬一般。



經過一年多的實戰穿着 , 鞋底磨損情況明顯 , 以長時間穿着有這情況算合理。



整對ZOOM HYPER DUNK 2010外形ZOOM HYPERDUNK更簡化 , 令整對鞋更有現代化感覺但鞋身上的Swoosh Logo用油漆印上 , 稍有磨擦都容易磨去。







2010 FIBA, Andre Iguodala穿上ZOOM HYPERDUNK 2010代表美國隊 , 贏得該屆賽事。





ZOOM HYPERDUNK 2011



曾受到傷患影響 , 養傷足足一年的Blake Griffin2010-2011年球季大爆發。 於比賽中瘋狂入樽 , 更以跳過一架方車入樽贏得當季的入樽王殊榮 , 翌日即成為NBA ALL STAR的焦點;當時他穿上一對非常神秘、特別的波鞋令球迷留好深刻的印像。




直到 2011暑期NIKE BASKETBALL 正式發佈ZOOM HYPERDUNK 2011 , Blake GriffinALL STAR中所穿的正是ZOOM HYPERDUNK 2011 , 同時FLYWIRE技術也歩入進化。




ZOOM HYPERDUNK 2011用上全新FLYWIRE技術 , 注入具拉力的纖維物料 , 感覺如風褸物料 有彈性 , 半透明網面設計仿如回歸第一ZOOM HYPERDUNK 的感覺 這次FLYWIRE技術明顯比以往更薄、更輕 , 貼腳同時富彈性 鞋筒位的前高後低設計比以往更明顯 , 靈活度更高。




跟位置內刻意加入填補設 , 幫助填補足踝下的空隙及提供保護。




鞋跟外露支架已成為HYPERDUNK系列另一signature 設計 , ZOOM HYPERDUNK 2011用上比HYPERDUNK 2010更堅硬的外露支架 , 隙空左右兩側位置來減輕重量 加入鱗狀紋 , 另外形更突出 , 保護性及穩定能力更比以往好 中底採用INJECTED PHYLON物料 , 比以往傳統的PHYLON輕近1 oz , ZOOM AIR配置與ZOOM HYPERDUNK 2010一様 , 設有前掌及後置ZOOM AIR , 提供相當合適的緩震。



鞋底ZOOM AIR位置設有兩個透明TPU ,清晰看到ZOOM AIR的位置所在 中足支撐片與以往明顯不同 , 強化玻璃纖維加上3D設計 ,令穩定性提高。



經過往兩代HYPERDUNK都存在透氣較弱的問題 , ZOOM HYPERDUNK 2011於鞋頭及鞋身位置加上網面 , 盡增加透氣位。



ZOOM HYPERDUNK 2011已進化到更貼近人體需要 ,其後更推出改良款ZOOMHYPERDUNK2011SUPREME,還可有改進嗎......


ZOOM HYPERDUNK ELITE




為針對激烈季候賽 , NIKE BASKETBALL球員特意打造出ELITE系列 , 包括ZOOM KOBE VII ELITE LEBRON 9 ELITE鞋款 , HYPERDUNK系列亦多一位新成員 – ZOOM HYPERDUNK ELITE
HYPERDUNK ELITEHYPERDUNK 2011為藍本 , 加入ELITE系列的元素 , 由鞋身的FLYWIRE幼線轉用KEVLAR物料 、 加入碳纖維及PRO COMBAT 設計。



Flywire再一次進化 , 由以往只集中鞋面中間位置伸延至鞋領位 , 令鞋身近九成被覆蓋 , 包覆感更強 。 全新的KEVLAR纖維提高堅韌度 , 減少因扭曲及走動時鞋面變形的情况 , 提供更大的保護。鞋身以流線形設計 , 用最少的車線位 , 令外形更簡潔 , 也減少磨擦位 。 整體鞋身設計比往有很大分別 , KEVLAR纖維形成吊橋的FLYWIRE設計再以鑄模技術形成一片式鞋面 、 令鞋身更薄 , 外形更一體化。
不過鞋頭設計上較尖 , 而鞋面缺乏彈性 , 鞋頭較為腳」, 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改用PRO COMBAT DYNAMIC PROTECTION MATERIAL靴式sockliner鞋舌 , 減輕鞋帶給腳面的壓力同時也sockliner鞋舌更貼腳。


鞋墊上加入防滑設計令其更貼雙腳 , 設計上非常體貼。


ZOOM HYPERDUNK ELITEZOOM HYPERDUNK 2011最大分別為外露支架 , 以倒U外形簡化設計 , 改用碳纖維減輕重量 , 提供跟位置的保護。



中底原用ZOOM HYPERDUNK 2011設計及配計 , INJECTED PHYLON物料加上前後ZOOM AIR , 最大改動為中足支撐片改用碳纖維物料 穩定性高 , 緩震及反應性均非常出。 好可惜鞋面透氣位比ZOOM HYPERDUNK 2011更少 , 透氣度較弱 。 HYPERDUNK ELITE鞋底雖較耐用 , 但鞋面非常薄(約1mm厚), 令人對耐用度成疑 。 經過多次穿着 , 鞋面無出現任何異様 , 韌度比想像中好得多。



HYPERDUNK系列進化到更輕、更體貼 , 如要再進化一定需要有更大突破……
但當正式出現HYPER DUNK 2012宣傳圖片 , 見到非常震撼的設計 , 大膽創新既概念 , HYPERDUNK系列將帶出全新波鞋革命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OBE8 SYSTEM / + SYSTEM 鞋評

Eric Avar曾經於訪問中講過 :「我很喜歡跟Kobe Bryant合作 , 他是一位很進取、渴望提升球場上的表現 , 喜歡接受新嘗試、新挑戰。」 2008年 , Kobe Bryant向Eric Avar提出一句 「Why not low cut」, 便出現低筒為主ZOOM KOBE4,令KOBE 系列進入新履程 ; 其後KOBE 系列更以低筒為主 。 到2012年 , Eric Avar設計出的最輕的籃球鞋 – KOBE 8 SYSTEM , 嘗試挑戰比跑鞋、足球鞋更輕的籃球鞋。 KOBE 系列一直以黑曼巴 (THE BLACKMAMBA為Kobe Bryant綽號) 為設計概念 , 盡量令外觀更似蛇 , 但很多時只局限於外型上 ,有時鞋面所用物料較硬容易變形,舒適度也不太突出; 這次設計師Eric Avar希望令KOBE 8 SYSTEM內外都有蛇的影子 , 首次於籃球鞋中只用上ENGINEERED MESH UPPER ,令鞋身意想不到的輕、軟 ; 柔軟的鞋身配合簡簡單單的暗花及配色 , 足以令外觀有如蛇皮。 鞋面用上的 ENGINEERED MESH UPPER為一種全新超輕盈特製網面 , 一片式鞋面設計 , 表面帶有密密麻麻的細孔 , 同時十分貼腳 , 令其極為透氣 , 有如第二重皮膚, 這種高透氣性可算近年少見。 為了令鞋面更貼服腳面 , 第五鞋孔 (圖中紅格位置) 刻意設置較低 , 縛緊鞋帶後可令鞋身更貼覆腳面 , 穿上後令雙腳更感自然。其設計以貼腳才發揮最佳包覆度, 建議選購時選擇合身便可,無需加大尺碼。 更多資料: Nike Officially Unveils 'Engineered Mesh' from SC http://solecollector.com/news/nike-officially-unveils-engineered-mesh-/  實戰中 ,第五鞋孔設置較低未有影響腳面不適 , 而鞋舌上設計也歸功不少。鞋舌上加入的泡棉填充物料為鞋帶位的壓力提供了緩衝 , 加上設有兩個鞋帶鎖定位 , 每當走動時鞋舌也穏定覆蓋腳面 , 為整體舒適感起了很大作用。   鞋身網面物料非常柔軟、纖薄 , 為固定其外形,鞋面內設有多組固定層(黑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

籃球鞋 · 評 ANTA KT3 - 全能型戰鞋

自從安踏於 2017 年宣佈前 adidas 設計師 Robbie Fuller 加入 , 對安踏鞋款設計的確上帶來不少衝擊 ;  Robbie Fuller 過往設計鞋款中最為人熟識有 : adiZero CrazyLight 、 Wall 1 、 adiZero Rose 2.0, 來到安踏 , 他首個參與的大型設計就是 – KT 3 。 外觀上、 KT 3 跟前兩代風格完全不一樣 , 少了遲鈍、老士味道 , 換來具戰鬥格外形 , 更首次配合全織面鞋身 , 實戰狀態又會否跟外形匹配 ? Size Fit KT 3 的尺碼是最大困惑 ! 於去年 11 月期間 , 小編買入第一對 KT 3 , 當時尺碼為 US 9.5; 首次上腳 , 鞋內大少、尺碼屬正常 , 只是楦頭有些少寛闊   ( 因 ANTA 屬一間內地的運動品牌 , 主要以亞洲人的扁平腳型鞋楦打造 ), 初期問題不算大。但當著用 5 次以上 , 開始感到內籠空間感越來越大 , 期後更加要穿加厚綿襪改善空間感。 到近期 , 小編決定買入另一雙細半碼的 KT 3 (US 9) 再進行測試 ; US 9 鞋面相當貼腳屬預期之內 , 當數回著用之後 , 織面鞋身經過熱身逐漸開始軟化 , 腳背的壓迫感亦隨之消失。 至於 KT 3 尺碼 , 小編難以提出建議 , 因為它的尺碼隨著穿著時間而作出改變 , 這正是 KT 3 存在的問題 , ( 我迫不得已買下兩對 ...) 。假如只買一雙 KT 3 穿著數次 , 相信任何尺碼又有甚麼所謂 ; 但假若想作為您場上的戰靴 , 嘗試挑戰細半碼吧 ! ( 圖自 ANTA.cn) ANTA 尺碼表一直沒有 US 10 及更大尺碼 , 假如 ANTA 想進軍更多海外市場 , 衷心建議改善這一套尺碼 , 以及考慮更多外國人腳型。 Support 整雙 KT 3 的 SUPPORT, 重點集中於鞋筒。 KT 系列由第一代開始使用中筒設計 , 這是因應 Klay Thompson 對中筒鞋的要求 ; KT 3 改用中筒近乎完全高筒鞋的設計 , 鞋領高度足以包覆整雙足踝。 鞋筒內靴設置額外填充隔綿 , 加強足踝承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