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NIKE HYPERDUNK + 測試體驗


NIKE + 的出現 , 為運動員提供科學數據記錄 , 同時可以分享至Facebook 或 Twitter 社群 , 令Sports變得更互動 , 不再是白紙上的數字 。 到2012暑假 , NIKE + 正式加入新成員 -  NIKE + TRAINING 及期待已久的NIKE + BASKETBALL。可惜NIKE HYPERDUNK + 暫時還未有香港發售時間 , 而本人出於好奇及貪玩 , 急不及待購入一對NIKE HYPERDUNK + 。



WELCOME TO - NIKE HYPERDUNK +


鞋盒比以往的鞋盒大 , 整個包裝有一對NIKE HYPERDUNK + 、 一對NIKE + Sport Sensors 、 USB Charger一個 、 iOS Adapter 及説明書(可惜暫時只支援 iOS系列),   打開盒面即見開始步驟。
下載程式:http://nikeplus.com/setup


説明書





簡單介紹整套系統 , 安裝過程非常簡單。


USB Charger



主要為NIKE + SPORT SENSORS充電 , 當電腦完成安裝NIKE + Connect 程式後就可以Plug in USB Charger。



NIKE + Connect



安裝要求
Mac or PC with a USB port;
OS X v10.5.8 or later;
Windows 7, Windows Vista (SP2), or Windows XP (SP3);
and an Internet connection (broadband recommended).




NIKE + Connect 程式主要角色為NIKE + SPORT SENSORS充電 、 顯視電量及檢查Firmware Version , 有需要會提供更新。




NIKE + SPORT ADAPTER




如一般SD Card大 , 只為iPod touch / iPhone 3GS / 4而設 , 配合NIKE + Basketball APPS使用。




NIKE + BASKETBALL APPS





可於APPS STORE免費下載



NIKE + SPORT SENSORS



兩隻手指頭般大細的Sensors , 安裝於鞋中作記錄用。
而電量耐用度不俗 , 大約使用6-8小時才顯視剩餘80%電量 , 効用不錯。


NIKE HYPERDUNK +





外形、設計、技術與NIKE HYPERDUNK一様 , 鞋身用上全新的外露DYNAMIC FLYWIRE技術及有如護踝 (ANKLE SUPPORT) 設計的鞋身足踝支援 , 提供穩定性和足踝支援。
中底同様採用前後置的LUNARLON物料配合Injected Phylon , 而中底足弓則預留插座位置給NIKE + SPORT SENSORS , 稍為番起鞋墊就見到。



鞋墊設計也跟其他籃球鞋不同 , 比較容易番起;後清楚見到NIKE + SPORT SENSORS位置及後跟的Connect , 由於要放置NIKE + SPORT SENSORS , 鞋墊明顯加厚 , 而我購買NIKE HYPERDUNK + 時遇到問題値得各位參考。

小編的NIKE HYPERDUNK + 購自某大型美國運動用品網站 ( 當然這絕對是真貨 ) 。 選購時買了較以往小半碼US 9 , 原因是之前購買的NIKE HYPERDUNK X比其他籃球鞋細半碼 (小編慣常穿着US 9.5) 。 當收到球鞋再試上腳發現非常貼腳、鞋身十分「夾腳」, 明顯「錯Size」 。 最後要寄返美國換對US 9.5才合身 , 但鞋頭仍然有少許「夾腳」感 。 建議有心選購NIKE HYPERDUNK + 前先試上腳 , 如無機會試也不應選擇細半尺碼。
NIKE HYPERDUNK + 外底並無用上XDR物料 , 當細心留意發現鞋底紋比NIKE HYPERDUNK X較幼細。
以下為3對NIKE HYPERDUNK比較 , 分別為香港購入的NIKE HYPERDUNK X US 9 、台灣購入的NIKE HYPRERDUNK (THINK PINK) US 9 、於美國網站購入的NIKE HYPERDUNK + US 9.5




NIKE HYPERDUNK X US 9






NIKE HYPERDUNK(THINK PINK) US 9




NIKE HYPERDUNK + US 9.5

3對中只有第一對的NIKE HYPERDUNK X鞋底紋較粗 , 配合XDR物料突顯其耐用能力較強 ; 而抓地性能方面 , 3對均同様出色。
雖然3款鞋耐磨度不俗 , NIKE HYPERDUNK X更特別出色 ; 如為打室外場 , 還是選擇XDR版本較好。



鞋舌特別印有NIKE + Logo



NIKE + BASKETBALL 起動
當所有APPS / Software都安裝好 , NIKE + SPORT SENSORS充電完成就可以開始NIKE + BASKETBALL。



首先LOG IN NIKE + BASKETBALL



可以選擇NIKE + 或Facebook account login , 同様都係用Email。





Log in 後到主畫面 , 第一時間當然係「PAIR MY SHOES」, 過程非常簡單只要跟足步驟 , 幾分鐘便完成。




左右腳都做一次便完成。



好多時有個疑問:「係咪每次運動要都做一次PAIRING ?」



第一次起動絕對需要 , 期後每次Log in後 , 只要没有出現「PAIR MY SHOES」 , 系統都能自動連接之前已記錄的HYPERDUNK +;如上圖 , 當直接按「TRACK MY GAME」系統自動與HYPERDUNK +連接 , 簡單方便。 



NIKE + BASKETBALL 測試



完成之前設定後進入NIKE + BASKETBALL主頁;每次Log in後的主頁會展視最近的數據統計  - NIKEFUEL、TOTAL VERTICAL、PLAYING TIME、QUICKNESS。
而主要用作記錄的 「TRACK MY GAME」 及 「SHOWCASE」 於數據畫面下。
最下層分別 「HOME」 - 主頁 、 「ACTIVITY」 - 可檢查以往數據 、 「RANKINGS」 - 與朋友間之排名 、 「FRIENDS」 、 「MORE」- 有LIVEMODE / 連接至NIKE + TRAINING / HELP





TRACK MY GAME



TRACK MY GAME – 主要用作記錄運動數據 , 於運動前按下「PLAY」 , 記錄正式開始 ; 過程中可隨時按TIME OUT、 RESUME 或 END GAME , 而 iPhone / iPod無需跟身 。 當按下END GAME , 系統即時與鞋中的 NIKE + SPORT SENSORS 同步收集數據。



小編嘗試過多次同步 , 發現同步所需時間不短 。 例如完成了一節14分鐘練習 , 需要約3 - 5分鐘進行同步 ; 而完成了一節60分鐘練習 , 同步時間更用上8分鐘以上 。 如果要為訓練或比賽作數據記錄 , 絕不建議過程中按「END GAME」 , 因為要重新開始過程非常費時。



完成同步後會出現剛才記錄的數據 , NIKEFUEL、VERTICAL、QUICKNESS , 每個數據下都有以往最佳記錄方便比較 , 同時可以「SHARE IT」分享到Facebook / Twitter,而個人記錄也同上載至NIKE +。

可惜於分享過程中出現錯誤;當按「SHARE IT」嘗試分享至Facebook , 未能順利連接 , 出現「SHARING ERROR」, 這問題已通知NIKEPLUS HK , 暫待回覆。




將iPhone / iPod横放 , 即時展現分段的記錄數據 , 個人比較欣賞這種BREAK-DOWN , 可以知道自己有無認真過。


SHOWCASE 


主要作用錄影 , 錄下你的運動過程及即時計算數據 , 缺點是一定要用腳架或由朋友幫忙;暫時未有詳盡測試。


ACTIVITY


可返查過往數據 , 按下數據同樣可展視分段的記錄。



RANKINGS / FRIENDS

由於暫無朋友一齊使用NIKE + BASKETBALL , 故未有任何測試。




MORE



MORE裏有3項Function , LIVEMODE / NIKE + TRAINING / HELP
NIKE + TRAINING - 提供捷徑連接至APPS STORE下載NIKE + TRAINING。
HELP - 幫助解決使用時出現的問題。

於MORE 中 , LIVEMODE比較實用 , 可直接提供PRESSURE 、 VERTICAL、 QUICKNESS即時數據。



但可笑是當一個人玩 , 要拿着跳高或計算步速非常困難 ; 想玩測試 , 還請一位朋友幫忙吧。



當測試時 , 經常有好多不同疑問出現 , 例如 「打波唔帶電話 , NIKE + SPORT SENSORS有無記錄?」 、 「係咪一定要Log In NIKE + BASKETBALL?」等等 , 因此小編作4種不同的情況得出以下列表:



●=    有使用
×=
(使用iPhone4作測試 , HYPERDUNK + 均有裝置NIKE + Sport Sensors)

以上測試得出結論是 , 必需帶備所有用品及Log In NIKE + BASKETBALL , 否則並無數據記錄。



測試總結



NIKE HYPERDUNK + 自推出以來 , 各地有不同發佈會介紹 , 十分引人注目 ; 將籃球運動帶入數碼世界 , 加上劃時代的DYNAMIC FLYWIRE設計 , 令整個NIKE HYPERDUNK + 系統更具創意 。 單以籃球鞋HYPERDUNK的評價 , 各方面都十分出色 , 雖耐用及舒適度不及非NIKE + 版本的HYPERDUNK X , 但整體表現相若。
NIKE HYPERDUNK + 系統帶給用家是互動 , 同時也為一最大缺點 ; 於整份報告中 , 小編經常提及「朋友」, 要玩LIVE MODE / SHOWCASE / RANKINGS , 絕對需要有更多朋友跟你一齊玩 、 比較才變得更有趣 ; 如單單一個人玩 , 可能只用到「TRACK MY GAME」 , 這樣比較孤獨 , 但以作為個人訓練記錄絕對卓卓有餘 。 而另一缺點是價格略高 , 同時要配合硬件。
到21世紀 , 單單衣著能提升動作上的靈活性 、 爆發力 、 提高保護 , 並不足夠 。 要提升個人能力 、 爆炸力 , 需要的不再局限於衣著用品 , 需要的是個人強化訓練 , 令運動員更有突破 。 而這次NIKE HYPERDUNK + 嶄新的體驗 , 令我體會到籃球産品不再是一般夥伴 , 同時可成為個人教官;將NIKE + BASKETBALL APPS 加入遊戲元素 , 比較以往數據 , 更可提高激勵效果 , 而我相信將來更多同類型産品出現 , 令一般人也能體會到專業運動員享用的科技 , 進一步提升潛能。

測試資料:
鞋 款: NIKE HYPERDUNK + SPORT PACK
鞋 碼 : US 9.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OBE8 SYSTEM / + SYSTEM 鞋評

Eric Avar曾經於訪問中講過 :「我很喜歡跟Kobe Bryant合作 , 他是一位很進取、渴望提升球場上的表現 , 喜歡接受新嘗試、新挑戰。」 2008年 , Kobe Bryant向Eric Avar提出一句 「Why not low cut」, 便出現低筒為主ZOOM KOBE4,令KOBE 系列進入新履程 ; 其後KOBE 系列更以低筒為主 。 到2012年 , Eric Avar設計出的最輕的籃球鞋 – KOBE 8 SYSTEM , 嘗試挑戰比跑鞋、足球鞋更輕的籃球鞋。 KOBE 系列一直以黑曼巴 (THE BLACKMAMBA為Kobe Bryant綽號) 為設計概念 , 盡量令外觀更似蛇 , 但很多時只局限於外型上 ,有時鞋面所用物料較硬容易變形,舒適度也不太突出; 這次設計師Eric Avar希望令KOBE 8 SYSTEM內外都有蛇的影子 , 首次於籃球鞋中只用上ENGINEERED MESH UPPER ,令鞋身意想不到的輕、軟 ; 柔軟的鞋身配合簡簡單單的暗花及配色 , 足以令外觀有如蛇皮。 鞋面用上的 ENGINEERED MESH UPPER為一種全新超輕盈特製網面 , 一片式鞋面設計 , 表面帶有密密麻麻的細孔 , 同時十分貼腳 , 令其極為透氣 , 有如第二重皮膚, 這種高透氣性可算近年少見。 為了令鞋面更貼服腳面 , 第五鞋孔 (圖中紅格位置) 刻意設置較低 , 縛緊鞋帶後可令鞋身更貼覆腳面 , 穿上後令雙腳更感自然。其設計以貼腳才發揮最佳包覆度, 建議選購時選擇合身便可,無需加大尺碼。 更多資料: Nike Officially Unveils 'Engineered Mesh' from SC http://solecollector.com/news/nike-officially-unveils-engineered-mesh-/  實戰中 ,第五鞋孔設置較低未有影響腳面不適 , 而鞋舌上設計也歸功不少。鞋舌上加入的泡棉填充物料為鞋帶位的壓力提供了緩衝 , 加上設有兩個鞋帶鎖定位 , 每當走動時鞋舌也穏定覆蓋腳面 , 為整體舒適感起了很大作用。   鞋身網面物料非常柔軟、纖薄 , 為固定其外形,鞋面內設有多組固定層(黑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

籃球鞋 · 評 ANTA KT3 - 全能型戰鞋

自從安踏於 2017 年宣佈前 adidas 設計師 Robbie Fuller 加入 , 對安踏鞋款設計的確上帶來不少衝擊 ;  Robbie Fuller 過往設計鞋款中最為人熟識有 : adiZero CrazyLight 、 Wall 1 、 adiZero Rose 2.0, 來到安踏 , 他首個參與的大型設計就是 – KT 3 。 外觀上、 KT 3 跟前兩代風格完全不一樣 , 少了遲鈍、老士味道 , 換來具戰鬥格外形 , 更首次配合全織面鞋身 , 實戰狀態又會否跟外形匹配 ? Size Fit KT 3 的尺碼是最大困惑 ! 於去年 11 月期間 , 小編買入第一對 KT 3 , 當時尺碼為 US 9.5; 首次上腳 , 鞋內大少、尺碼屬正常 , 只是楦頭有些少寛闊   ( 因 ANTA 屬一間內地的運動品牌 , 主要以亞洲人的扁平腳型鞋楦打造 ), 初期問題不算大。但當著用 5 次以上 , 開始感到內籠空間感越來越大 , 期後更加要穿加厚綿襪改善空間感。 到近期 , 小編決定買入另一雙細半碼的 KT 3 (US 9) 再進行測試 ; US 9 鞋面相當貼腳屬預期之內 , 當數回著用之後 , 織面鞋身經過熱身逐漸開始軟化 , 腳背的壓迫感亦隨之消失。 至於 KT 3 尺碼 , 小編難以提出建議 , 因為它的尺碼隨著穿著時間而作出改變 , 這正是 KT 3 存在的問題 , ( 我迫不得已買下兩對 ...) 。假如只買一雙 KT 3 穿著數次 , 相信任何尺碼又有甚麼所謂 ; 但假若想作為您場上的戰靴 , 嘗試挑戰細半碼吧 ! ( 圖自 ANTA.cn) ANTA 尺碼表一直沒有 US 10 及更大尺碼 , 假如 ANTA 想進軍更多海外市場 , 衷心建議改善這一套尺碼 , 以及考慮更多外國人腳型。 Support 整雙 KT 3 的 SUPPORT, 重點集中於鞋筒。 KT 系列由第一代開始使用中筒設計 , 這是因應 Klay Thompson 對中筒鞋的要求 ; KT 3 改用中筒近乎完全高筒鞋的設計 , 鞋領高度足以包覆整雙足踝。 鞋筒內靴設置額外填充隔綿 , 加強足踝承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