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Court Feel (上)

運動生產商要打造一對具備出色court-feel的籃球鞋,一般集中改良前掌及中底的設計, 例如於鞋底紋上花功夫及使用反應較佳的緩震技術, 令穿著者感到舒適、貼地、抓地等等, 如早期大部分籃球鞋的鞋底都會於前掌設計一個圓圈狀, 利用刻紋來加強反應。



期後籃球運動開始廣泛, 籃球鞋設計亦變得多樣化; 例如90年代推出的鞋款當中, 被認定有出色court-feel的鞋款有 NIKE Zoom Flight V adidas EQT Elevation, 兩對鞋前掌的設計都比較闊, 利用較大的鞋底和鞋紋來提升腳掌對場地的接觸面, adidas EQT Elevation 以緊密的魚骨紋及微微圓的外底提升腳掌的靈敏度, 再加上一項名為 Feet you wear 技術, 令這雙鞋當年有天足之稱; NIKE Zoom Flight V以多様化的鞋紋來提升抓地, 配置一塊大面積的 Zoom Air 來提升腳步的反應 (原版還是4Zoom Air); 還記推出時, 同學間都評它很醜, 但不久後竟然成為校內團隊鞋, 而主要原因是Jason Kidd......減價貨。











當年較注重court-feel的鞋款當中, 不得不提 AIR JORDAN, 對我最具深刻印象的有 AIR JORDAN XIII AIR JORDAN XIV, 兩者都屬於較薄鞋底的籃球鞋, 並以針對 Michael Jordan 打法 (例如急停跳射、轉身動作) 設計鞋底紋。









  
2000年開始, 籃球鞋趨向輕巧, 鞋身轉得較單薄, 生產商開始考慮減少鞋頭的笨重感又可以保持腳感的穩定性, 開始洐生鞋上的outrigger Outrigger就好似穏定支架裝上鞋外側, 令雙腳轉身更加穩定, 較令人深刻有 NIKE ZOOM 2K3 ZOOM BB, 同樣配備全掌ZOOM AIR outrigger加強雙腳的反應及舒適。

  








到近年, 製鞋技術十分發達, 打造出色court-feel的籃球鞋已經不能單靠以往的方式, 所以開始加上更多的包覆技術去提升球員的表現。
以今年推出的 KOBE XI 為例, 不論Flyknit 版的 Elite 系列, 或是網面的 EM系列, 都是一雙今年court-feel非常出色的鞋款, 纖薄的前腳掌中底加上刻有 Free 概念的LUNARLON 中底, 包得緊緊的鞋楦, 都能提升腳掌的靈敏度。
KOBE 系列一向最著重反應速度, 設計均以Kobe Bryant 的動作來考慮, 當中最具腳感的必定要提提Kobe Mentality , 不論第一代、第二代都是以 Kobe VIII System 的可換式 LUNARLON 作藍本, 中底薄、貼地、抓地性力高都是它的優點, 雙腳踏上 LUNARLON 感覺相當舒適, 舒適到有點不似籃球鞋, 但腳感一流。 2014 年推出的 NIKE Hyperrev 算是我個人認為近年較舒適的 court-feel 鞋款, 偏薄中底, 配上全掌Zoom Air , 加上較軟的中底物料及大面積的魚骨紋外底, 都能令腳感全面提升。





  

另一種提升腳感的方式, 則著重鞋底外型設計, 例如有AND 1 Tai Chi Mid, UA CURRY 1 / CURRY 2, 鞋頭微微向上彎的設計, 令探步、起步相當自然, NIKE KYRIE 2 的弧狀外底, 加強轉向的反應。











利用鞋底設計來加強court-feel, 一定要提提CP3.VII , 它是一對令人驚喜的JORDAN BRAND TEAM SHOES, 外底第一節蹠骨位置裝上的6角型 ZOOM AIR, 是帶起整對鞋的腳感主要設計, 凸出的6角型成為雙腳反應的重點, 轉身、急停都依靠它, 更特別是中底並非十分薄, 但同様具備出色的court-feel , 令人感意外。






其實 JORDAN BRAND 大部分鞋款對court-feel 這方面控制得不錯, 首先中底厚度很少發現一雙過厚的鞋款, 鞋底設計會為前腳掌的動作去考慮, 而普遍JORDAN 鞋款的中高筒鞋身, 為足踝增添不少靈活度, 例如今年推出的 CP3.X / Ultra.Fly / Extra.Fly 均加入九格Zoom Air, 有助提升腳感, 不過抓地的表現在乎使用了甚麼物料。
以上提到鞋款, 好像一直只表達好的而沒有腳感不好的鞋, 這又怎可能缺少……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IKE HYPERDUNK 2013 鞋評

吊橋及斜張橋於 19 世紀初發明 , 運用纜索及 橋塔 來承載重量 , 是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鋼材短缺 , 而斜張橋所使用的鋼材比吊橋少而被歐洲工程師採用 ; 而其 鋼 纜以放射性連接的設計 , 令外形具備未來感 , 時至今日仍然廣受設計師採用 , 甚至將概念套用於運動用品上 ,  2008 年 NIKE 開創的 FLYWIRE 設計靈感正是源自吊橋 , 由於支 持 來自 FLYWIRE , 令鞋面更輕巧、 靈活 。 現時 , FLYWIRE 技術主要運用於不同鞋類中 , 當中 HYPERDUNK 系列與 FLYWIRE 關系最為密切 , 也最具代表性 ;  HYPERDUNK 系列見證著整個 FLYWIRE 技術的 演變 , 每當出現新製造 技術它總是第一款被選用 。 隨著 FLYWIRE 技術漸趨成熟 , 設計也不斷進化 ,  2012 年推出的 NIKE HYPERDUNK 配備大膽創新的 DYNAMIC FLYWIRE , 將 FLYWIRE 外露以顯 NIKE 對其技術的信心 ; 到今年 , NIKE BASKETBALL 為全新的 HYPERDUNK 2013 注入另一嶄新的 FLYWIRE 設計 , 而設計師更由 Eric Avar 轉為 Peter Fogg , 為 HYPERDUNK 系列徹底改變。 一年前所發表的 NIKE HYPERDUNK , 全新設計的鞋面將 FLYWIRE 外露於鞋面 , 推翻一貫用塑膠物料包圍的 FLYWIRE 鞋面 , 其設計的主要目的維持雙 腳 穩定性 , 當 FLYWIRE 靜止時保持鬆度 , 到運動及衝擊時就會拉緊 , 這系統名命為「 DYNAMIC FLYWIRE 」 , 改頭換面的設計更要讓所有人都清楚知道 FLYWIRE 的真面目;到 2013 年 , 當首次於網上見過 HYPERDUNK 2013 的草圖及發售前的樣品 , 設計大膽地將 DYNAMIC FLYWIRE 完整外露 , 或許也帶有少許驚訝 , 但以根據 HYPERDUNK 系列的進化過程 , 不難想像即將出現這樣的外露設計。 回想 2008 年時 , Eric Avar 所設計的 ZOOM HYPERDUNK 以「...

籃球鞋 · 評 - PG2 鞋評 / 加人工的藍領

2017 年推出的 PG 1,外形獨特、性能平均,加上大概 「100鎂」的價格 (更出現過半價) ,成為一眾男女球員恩物,走到街場總會發現好幾對。今年PG 2 換上較平實外形,能否承接上年性價比高的形勢,甚至再有突破? Size Fit 鞋身設計是PG 2 與 PG 1 最大分別, PG 2 主以傳統鞋身配合鞋舌設計,穿著過程比PG 1方便得多;雖然屬於亞洲地區的 EP版本,但鞋身屬正常楦形。 假如前掌感到寛闊,亦可利用鞋帶控制前掌的 Dynamic Wings 以改善包覆効果,建議慣常尺碼已經相當合適。 Support     Support 是 PG 2 的亮點~ 個人頗喜歡PG 2鞋身的設計,相比 PG 1 有明顯改善,而整對PG 2 支撐設計可分為三大焦點。 首先最顯眼有前掌 Dynamic Wings 設計,實質為兩組設於鞋身外的固定綁帶系統,藉由鞋帶去控制前掌位置的包覆及穩定効果,從而保留 PG系列的可調節前掌設計,及取代 PG 1 鞋面的襪套設計及魔術貼綁帶系統。 Dynamic Wings獨立設置於鞋身以外,作用為前掌鞋身提供額外的鎖定効果,例如在轉向時可發揮穩定及鎖定作用,令人在跳投過程及籃底下工作時感到較安心; 於相同位置的鞋身則具備彈性設計,能夠保留靈活度、亦能同時提供鎖定効果,類似的功能亦曾經於 Kyrie 3 上出現,屬於一款不錯的設計。 對比起 PG 1 的獨立綁帶系統,Dynamic Wings需要依賴鞋帶去控制,並非如 PG 1 相同可以隨時隨地輕鬆調校,包覆効果亦由貼身的襪套改為較傳統型的鞋身,這正是兩代PG的最大分別。至於兩款的設計哪一種較好? 視乎您的個人喜好;例如我個人偏好傳統的綁帶方式, PG 2 相對較合適; Dynamic Wings的設計能提供全面的前掌支撐効果,對於經常急停跳投及切入動作可發揮很大幫助,但必需注意前掌的鞋帶調校。至於著重前掌鎖定功能,PG 1 絕對屬首選。 PG 2第二個Support 焦點 - 中足的鞋帶扣。 於中足鞋身位置,設計師特別加設一組鞋帶扣於外層,以提供鞋帶調校選項,穿著者可因應自己雙腳的大細、厚度作出選擇;例如屬正常腳形,我會選用內層鞋帶口,令鞋身有較貼腳的効果。 外層的鞋帶扣比較適合配戴護具或扁平足的腳形,可改善鞋...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