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實而不華 - JORDAN ULTRA.FLY


JORDAN BRAND 的大家庭當中, 一直以AIR JORDAN 系列為首, 設計團隊再從 AIR JORDAN 系列 中分割出三大血脈: 以根據 Chris Paul 的需求作為設定的 CP3 後衛鞋、 以前鋒球員Carmelo Anthony風格為主的 MELO 系列以及有 Blake Griffin 代言的全方位籃球鞋 SUPER.FLY 系列; 打從2016年起, 我們需要認識多一位新成員 Jimmy Butler 代言的 JORDAN ULTRA.FLY





全新的JORDAN ULTRA.FLY , 鞋面選用了KURIM物料, 以模仿獵豹斑點的外籠令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KURIM屬一款具柔韌特點的塑膠物料, 早於 2003 年已被採用於 NIKE SB 系列的 E-CUE 鞋身上, 全因這種塑膠物料輕盈及耐磨, 所以被選中作為板鞋的鞋面以提供保護; 這次配入JORDAN ULTRA.FLY , 突顯一副戰鬥格。




KURIM鞋面除了耐磨, 亦相當薄, 設計師藉此提供如第二層肌膚般的感覺。 當穿上後, 雙腳直接感受到輕微的緊貼効果, 而鞋內亦沒有出現過多的空間; 於多次來回走動的練習中, KURIM鞋面依然顯得貼服自然。 雖然KURIM鞋面與塑膠物料相同, 但它被打造成具柔韌性, 加上不規則的透氣設計網布內靴, 減低了鞋面因屈曲時所出現的不適, 確實提供了不錯的舒適, 選作室外穿著也合適。



假如暫時忘記KURIM鞋面, 中筒鞋身加上特大的飛人標誌, JORDAN ULTRA.FLY的外型跟AIR JORDAN XX9 帶點相似; 與此同時, 中筒的高度剛好覆蓋至足踝, 簡潔輪廓帶出了AIR JORDAN 的傳統。



從後留意JORDAN ULTRA.FLY , 會否感到後鞋領有點似 AIR JORDAN XI ? 後鞋領用上跟AIR JORDAN XI 類似的 U 型設計, 為雙腳提供靈活性, 內靴選用尼龍物料, 提升整體的舒適度。 可惜, 連同鞋墊也使用尼龍面, 初時穿著或會因急停動作讓雙腳滑動, 這樣只好綁緊鞋
, 待尼龍面打磨過後, 問題會漸漸消失。
KURIM物料由前腳掌全面覆蓋至後跟, 跟一般塑膠的鞋面比較, 它的支撐能力尚算充足, 不過後跟上只有內藏的穩定片, 內靴亦沒有加厚綿質層來鎖定足踝, 更沒有如SUPER.FLY 系列中的加强穩定設計, 足踝的支援表現只是一般。雖然足踝的保護効果一般, 但當中的靈活性顯然很高, 包覆能力也不錯, 非常適合後衛球員, 於低筒鞋以外又有多一選擇。
關於JORDAN ULTRA.FLY鞋面的設計和表現, 要注意的不算多, 唯一要著重是它的包覆性, KURIM物料强調以貼服性來提供支撐, 而這雙JORDAN ULTRA.FLY選用了一般腳型的鞋楦, 碼數建議選擇慣常尺寸已經適合。
JORDAN BRAND鞋款中, 以往較多使用混合皮革、尼龍, 後期開始引入熱熔技術例如 HYPERFUSE 於鞋面當中, 到近年更嘗試使用編織、針織技術於AIR JORDAN XX9 AIR JORDAN XXX鞋面上, 而今次使用的KURIM物料頗新鮮, 跟一般的熱熔技術的鞋面較相似, 但少了一份塑膠的偏硬質感, 比起另一系列SUPER.FLY較舒適, 但同時鞋上沒有太多支撐的設計, 選購時可多考慮這一點。


JORDAN ULTRA.FLY 中底結構比較簡單, 只有PHYLON 配搭前腳掌的ZOOM AIR, 這款ZOOM AIR 跟早前推出的CP3.IX 相同, 以兩組坑紋來分割形成前中後3個區域及3小格, 並置於中底外以外底包圍著。




ZOOM AIR 設置於中底外並稍微凸出, ZOOM AIR 能即時作出反應, 以塑造「UNLOCK ZOOM AIR」的概念; 分割成9個小區格的ZOOM AIR, 有助減低走動時出現的對抗性, 令雙腳活動更感自然, CP3.IX及後衛鞋很相似, 反應性不錯。
假如你是喜歡追求ZOOM AIR 的軟彈感, 很抱歉, 這雙JORDAN ULTRA.FLY 或許令你感到失望; 當穿上後, ZOOM AIR並沒有明顯的回彈感, 到走動時或於快攻過程才能稍微感受到當中的回彈感, 這種感受與近年的 JORDAN BRAND帶有同樣設計的鞋款相類似。 PHYLON中底的厚度和軟硬度適中, 雖則後跟並無配置任何緩震技術, 亦缺乏爆發力, 但當中的柔韌度顯得較出色, 提供不錯的舒適度。
整雙中底的表現, 屬一般的水平, 沒有特別的緩震技術, 鞋跟亦沒有ZOOM AIR 的設定, 令人較失望, 或者我較期望ZOOM AIR 更凸出及加上後跟ZOOM AIR; 對於習慣跳投及主打快攻的球員, 輕巧的設計加上整體配套很足夠, 可為他們保持平穩表現; 不過, 對於一眾內線打拼的球員, JORDAN ULTRA.FLY略歉保護不足, 中底的厚度或許不足以提供充足緩震効果, 顯然它並非為內線球員而設。



較驚喜的是 JORDAN ULTRA.FLY選用了 ORTHOLITE 吸震鞋墊, 有助舒緩雙腳的壓力。




JORDAN ULTRA.FLY 鞋底以波浪紋設計, 而外底選用了硬質橡膠, 提高了耐磨能力, 細膩設計帶來不錯的抓地性能, 讓腳步更靈活、穩定、急停清晰,  抓地表現很不錯。 可惜這是硬質橡膠, 起初穿著時普遍會感到外底帶些硬, 需要多穿數次來為它熱身; 同時, 鞋底紋較細膩易沾上灰塵或沙石, 也影響抓地表現, 建議上場先簡單清潔一下鞋底, 以保持抓地水準。




總 結 :

假如用最簡單的字句來形容JORDAN ULTRA.FLY, 用「實而不華」來比喻也不算很過份。 JORDAN ULTRA.FLY選用AIR JORDAN 系列傳統的中筒高度, 鞋身沒有太多花巧設計而且具備應有的靈活性; KURIM鞋面雖看似獨特, 但輕巧、舒適, 具柔韌性及支撐性; 唯獨是物料偏軟, 雖能包覆著足踝的位置, 以提供基本的保, 但支援略嫌不足; 緩震表現中庸, 保持應有水平。 JORDAN ULTRA.FLY 各方的表現都很平均, 於中價鞋款當中尚算合理, 配合Jimmy Butler的球風, 看來他們找對了代言人;經過多次的測試, 我會認為JORDAN ULTRA.FLY屬一雙介乎於CP3系列的控衛鞋與SUPER.FLY系列之間的後衛鞋, 適合一眾喜歡中筒鞋的後衛球員穿著; 最後只是有少少要求, 如能於後跟加上 AIR ZOOM AIR 提升多點緩震効果便最好了。


建 議 :

-       適合後衛球員及主打快攻的前鋒球員
-       外底使用的硬質橡膠, 需花時熱身令其軟化及適應


優 點 :

-       靈活度高
-      鞋身貼服、包覆度高, 容易適應
-       輕巧、舒適
-       耐用度高, 適合室外穿著


缺 點 :

-       足踝保護較弱
-       緩震表現一般, 尤其後跟表現較弱
-       鞋底容易沾上灰塵或沙石, 影響抓地表現


測試資料:
鞋 款: JORDAN ULTRA.FLY
鞋 碼 : US 9.5
重 量 : 383g / 13.5 oz (左腳)

日期:4/22/201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IKE HYPERDUNK 2013 鞋評

吊橋及斜張橋於 19 世紀初發明 , 運用纜索及 橋塔 來承載重量 , 是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鋼材短缺 , 而斜張橋所使用的鋼材比吊橋少而被歐洲工程師採用 ; 而其 鋼 纜以放射性連接的設計 , 令外形具備未來感 , 時至今日仍然廣受設計師採用 , 甚至將概念套用於運動用品上 ,  2008 年 NIKE 開創的 FLYWIRE 設計靈感正是源自吊橋 , 由於支 持 來自 FLYWIRE , 令鞋面更輕巧、 靈活 。 現時 , FLYWIRE 技術主要運用於不同鞋類中 , 當中 HYPERDUNK 系列與 FLYWIRE 關系最為密切 , 也最具代表性 ;  HYPERDUNK 系列見證著整個 FLYWIRE 技術的 演變 , 每當出現新製造 技術它總是第一款被選用 。 隨著 FLYWIRE 技術漸趨成熟 , 設計也不斷進化 ,  2012 年推出的 NIKE HYPERDUNK 配備大膽創新的 DYNAMIC FLYWIRE , 將 FLYWIRE 外露以顯 NIKE 對其技術的信心 ; 到今年 , NIKE BASKETBALL 為全新的 HYPERDUNK 2013 注入另一嶄新的 FLYWIRE 設計 , 而設計師更由 Eric Avar 轉為 Peter Fogg , 為 HYPERDUNK 系列徹底改變。 一年前所發表的 NIKE HYPERDUNK , 全新設計的鞋面將 FLYWIRE 外露於鞋面 , 推翻一貫用塑膠物料包圍的 FLYWIRE 鞋面 , 其設計的主要目的維持雙 腳 穩定性 , 當 FLYWIRE 靜止時保持鬆度 , 到運動及衝擊時就會拉緊 , 這系統名命為「 DYNAMIC FLYWIRE 」 , 改頭換面的設計更要讓所有人都清楚知道 FLYWIRE 的真面目;到 2013 年 , 當首次於網上見過 HYPERDUNK 2013 的草圖及發售前的樣品 , 設計大膽地將 DYNAMIC FLYWIRE 完整外露 , 或許也帶有少許驚訝 , 但以根據 HYPERDUNK 系列的進化過程 , 不難想像即將出現這樣的外露設計。 回想 2008 年時 , Eric Avar 所設計的 ZOOM HYPERDUNK 以「...

籃球鞋 · 評 - PG2 鞋評 / 加人工的藍領

2017 年推出的 PG 1,外形獨特、性能平均,加上大概 「100鎂」的價格 (更出現過半價) ,成為一眾男女球員恩物,走到街場總會發現好幾對。今年PG 2 換上較平實外形,能否承接上年性價比高的形勢,甚至再有突破? Size Fit 鞋身設計是PG 2 與 PG 1 最大分別, PG 2 主以傳統鞋身配合鞋舌設計,穿著過程比PG 1方便得多;雖然屬於亞洲地區的 EP版本,但鞋身屬正常楦形。 假如前掌感到寛闊,亦可利用鞋帶控制前掌的 Dynamic Wings 以改善包覆効果,建議慣常尺碼已經相當合適。 Support     Support 是 PG 2 的亮點~ 個人頗喜歡PG 2鞋身的設計,相比 PG 1 有明顯改善,而整對PG 2 支撐設計可分為三大焦點。 首先最顯眼有前掌 Dynamic Wings 設計,實質為兩組設於鞋身外的固定綁帶系統,藉由鞋帶去控制前掌位置的包覆及穩定効果,從而保留 PG系列的可調節前掌設計,及取代 PG 1 鞋面的襪套設計及魔術貼綁帶系統。 Dynamic Wings獨立設置於鞋身以外,作用為前掌鞋身提供額外的鎖定効果,例如在轉向時可發揮穩定及鎖定作用,令人在跳投過程及籃底下工作時感到較安心; 於相同位置的鞋身則具備彈性設計,能夠保留靈活度、亦能同時提供鎖定効果,類似的功能亦曾經於 Kyrie 3 上出現,屬於一款不錯的設計。 對比起 PG 1 的獨立綁帶系統,Dynamic Wings需要依賴鞋帶去控制,並非如 PG 1 相同可以隨時隨地輕鬆調校,包覆効果亦由貼身的襪套改為較傳統型的鞋身,這正是兩代PG的最大分別。至於兩款的設計哪一種較好? 視乎您的個人喜好;例如我個人偏好傳統的綁帶方式, PG 2 相對較合適; Dynamic Wings的設計能提供全面的前掌支撐効果,對於經常急停跳投及切入動作可發揮很大幫助,但必需注意前掌的鞋帶調校。至於著重前掌鎖定功能,PG 1 絕對屬首選。 PG 2第二個Support 焦點 - 中足的鞋帶扣。 於中足鞋身位置,設計師特別加設一組鞋帶扣於外層,以提供鞋帶調校選項,穿著者可因應自己雙腳的大細、厚度作出選擇;例如屬正常腳形,我會選用內層鞋帶口,令鞋身有較貼腳的効果。 外層的鞋帶扣比較適合配戴護具或扁平足的腳形,可改善鞋...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