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JORDAN CP3.VII AE X 鞋評


當提到JORDAN BRAND , 不然會想起AIR JORDAN鞋款 , 設計也偏重得分後衛及小前鋒 , 多以Flight Jumpman 的角色來形容這 「飛人」 標記 , 這也是因為Michael Jordan的原故 。 自從Chris Paul 成為JORDAN BRAND旗下成員後 , 並於2008年起為他推出CP3系列 , JORDAN鞋款便起了微妙的變化。
Chris Paul - 身高183m , 擁有精湛運球技術和速度 , 2013 NBA廣告中更比喻他的動作快不見影 , 可見其速度早已被認同 。 CP3系列一直強調輕巧、為球員提供更迅速的反應 , 而早期有份參與設計CP3系列 (I VI) Jayson Mayden , 曾經形容Chris Paul 像一輛球場上的摩托車 , 快得令人難以捉摸 , 因此設計師曾嘗試過很多設計靈感來切合他 ; 例如用上五人足球及大黃蜂的概念 , 也運用過高筒及中筒設計 , 甚至用上Air Max Zoom Air Dual-density Hardness Injection Phylon (DHIP) 技術 , 可惜設計方向令人感到混亂 。 自從於第3代引用PODULON 技術 , 整個CP3系列便從新定位。到2013,  Justin Taylor為第7代的CP3鞋款設計 , 並想出另一點子“ The Need For Speed” , 設計一輛籃球場上的跑車。






籃球鞋的設計靈感取材自跑車這早已出現 亦不算特別 , 但設計師Justin Taylor好像不是為Chris Paul 製造一雙籃球鞋 , 他是考慮如何製造一輛能於場上駕駛的跑車 ; 他想出於鞋身兩側載有點像Ferrari 概念車Sergio 的引擎通風口 , Chris Paul 兩名子女作車輛識別號碼 , 甚至鞋跟加上車尾燈作裝飾 。 這輛球場上的跑車 , 作為日常使用相當足夠 , 但對於分秒必爭的季候賽 , 一般的設計並不足以應付這激烈競賽 , 因此Justin TaylorCP3.VII 改造出CP3.VII AE





CP3.VII AE CP3.VII 最大分別為其鞋面 , 由皮製的通風口面改為全密封的人造革和織物鞋面 , 減低了整雙鞋的重量 ; 無縫鞋面雖然用上熱熔技術來製造 , 它並不像Hyperfuse 結構般帶有網面 , 令整體的透氣性能全面降低 , 於室內穿上兩至三小時已感悶熱 ; 但又可曾見過任何比賽用的跑車裝上空調設備呢 ? 大多為減輕車架重量而改良及刪減多餘的設備 , 作為專業運動員的Chris Paul相信早已習慣了吧。




CP3.VII AE鞋身另一大改造非外露的FLYWIRE莫屬 , 設計不像以往的FLYWIRE鞋款般,單以鞋帶作固定點 , 而是運用上方的一組纜索連貫低下另外的FLYWIRE , 曝露的架構與吊索橋理念相同 , 帶來輕巧的結構及穩定能力。





假如只留意FLYWIRE , 或者感到這曝露的架構只是設計師為大家帶來的一點有趣的外形 ; 當細心硏究 , 便發現內外兩側的鞋帶孔以長條形設計 , 但為何只有這四個鞋帶孔 ? 這設計令小編著迷 ; 曾嘗試搜尋過很多資料 , 可惜JORDAN BRAND也沒有公佈為何有這樣設計 , 網上也找不到相關解釋 , 就連訪問Chris Paul 時亦得不到答案 , 真是弔詭 。
設計師Justin Taylor於發佈CP3.VII, 經常提及鞋子為一輛跑車 , 那麼以跑車設計角度來看看這雙CP3.VII AE , 迷團隨即解開。




(https://formula1techandart.files.wordpress.com/2011/01/fs-belgium-2a-f.jpg)

每輛汽車都擁有一套完整的懸掛系統 , 當行駛時受到地面不平的衝擊及震動,懸掛系統便起了舒緩及吸收衝擊和震動的作用 , 為駕駛者帶來舒適的效果 , 並同時防止車上的部零件損壞 , 而懸掛系統與車架之間則製造空間來穩定車身 ; F1賽車為例 , Steering axis (3) Pushrod (5) 穿過車架的特設有空間 , 為軚軸提供固定的緩衝空間 , 讓比賽時更加穏定。





CP3.VII AE利用相同原理 , 以鞋帶及FLYWIRE建造類近的懸掛系統 , 於較大移動幅度的鞋面位置設計成長條形的鞋帶孔 。 穿上後並收緊鞋帶 , 外層的FLYWIRE被拉緊 , 同時讓鞋面貼合雙腳 , 提供包覆效果 。 而靜止時,與一般的鞋帶系統無異 , 但當急速煞停 , 鞋帶及FLYWIRE的懸掛系統發揮舒緩作用 , 受壓一方的鞋帶因鞋孔加長而製造緩衝空間 , 腳面不至被FLYWIRE繃緊狀態而引起不適 , 另一側的FLYWIRE拉緊讓雙腳保持穏定 , 左右移動尤其明顯。
當首次穿上時 , 如何綁緊鞋帶也找不到鎖定的感覺 , 這得要花點時間來調校和適應 ; 而要讓整套系統帶來鎖定作用 , 便需要穿上所有鞋帶孔 , 因最後的鞋孔設於足踝處同時沒有緩衝設計 , 可減低雙腳與鞋面所出現的移位及滑動情況 , 有助鎖定雙腳 ; 整個懸掛系統完全發揮出 DYNAMTIC FLYWIRE的設計概念 , 配合低筒的鞋領 , 更增加了雙腳的靈活性。
懸掛系統雖好 , 但整雙CP3.VII AE以低筒設計 ,  FLYWIRE設置並沒有覆蓋足踝 , 不能為雙腳的足踝帶來充分的支緩及保護 ; 而鞋面的物料稍硬 , 屈曲時或會出現腳面不適 , 建議穿上一雙厚襪子較佳 ; 不過厚襪子亦衍生另一問題 , 鞋面透氣已經極低加上偏厚的軟綿鞋舌 , 再配合一雙厚襪令問題加劇 、 透氣能力更差 ; 假如對透氣性要求較高的球員 , 那要考慮它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低筒的鞋領好像已成為控球後衞的指定設計 , 可為足踝提供較出色的靈活度 , CP3.VII CP3.VII AE 亦不例外選用低筒設計 , 同時也是屬於JORDAN BRAND 中少數的低筒 鞋跟設計較簡約 , 只是於鞋跟內增加隔棉軟墊 , 填補阿基里斯腱與內的空隙 , 設計最有效是讓雙腳貼緊鞋, 鎖定腳跟並減低脱離鞋跟的情況 , 活動時帶來舒適效果 , 設計非常體貼 。 可是CP3.VII AE 僅是雙低筒的籃球鞋 , 亦沒有入額外的鞋跟穏定支架或其他技術 ; 於實戰過程中 , 小編也曾因落地時誤踏防守球員的腳而受到輕微扭傷 , 足踝支援上偏弱 , 因此不用期望它能帶來甚麼足踝保 。 而在早前跟Chris Paul 的訪問中 , 他曾提到將推出的CP3.VIII鞋筒將更低 , 未知會否保留該軟墊設計 , 真是令人期待。




鞋跟最獨特的設計 , 相信是這JUMPMAN標誌和類似 Chris Paul 外公經營油站的徽章 , 設計師同時隱藏了細小的車尾燈於底部 , 有些像AIR JORDAN XIV 的設計概念 , CP3 VII AE 帶來更多跑車的味道。



更有趣的是設計師於左腳鞋頭刻上一個象徵著7段波箱的小圖案 , 同時代表了CP3 系列的第7款鞋 , 但為何只是刻於左腳鞋上 , Justin Taylor想帶出它是一輛左軚還是右軚車?




CP3.VII AE 中底用上一款較新的緩震技術 PODULITE , 它是由另一款緩震技術 PODULON 所演變而成 。 PODULITE PODULON 技術相苦 , 同樣於中底主要受壓的位置加入泡棉來提供緩震 , 這概念與 NIKE 中的 LUNARLON 相同 , 但不同的是JORDAN BRAND 於配有 PODULONPODULITE 鞋款上刻意設計鞋底 , 於受壓位置設計稍微凸起的區間 , 令反應性提高 ; PODULONPODULITE的分別為其製造的塑膠密度 , 根據官方的公佈PODULITE PODULON更輕 , 因應其物料及塑造的密度有所分別 , 穿上PODULITE鞋款的感覺明顯較軟 , 可惜CP3.VII AE 是雙輕量化的低筒鞋 , 這真的很難分辨。




因應Chris Paul 球場上的高速移動 , CP3.VII AE 於前腳掌設置了PODULITE 技術 , 並於鞋底的主要受壓位置 , 規劃出五個凸起的區間 , 而最特別之處是設計師於大腳趾骨下(約第一節蹠骨頭位置) , 用上一片六角形的ZOOM AIR , 因該處屬較常受壓的位置 , 所以利用ZOOM AIR來提升緩震效果 ; 可惜是腳跟位置並沒有任何緩震技術 , 過長時間穿着較易出現疲勞感 , 同時缺乏起跳所需的爆發力。




當初次穿着CP3.VII AE時的感覺較奇怪 , 因前腳掌設有特別的區間 , 走動時感到比腳跟有點高 , 但經多次走動便能適應 。 CP3.VII AE中底的厚度只是與一般鞋款無異 , 但反應性則帶來驚喜 ; 一般鞋底越薄、反應性能亦相對較高 , 但這次Justin TaylorCP3 系列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 。 中底前腳掌選用的PODULITE 感覺相當軟 、 而彈性不明顯 , 感覺如車上的座墊 , 為雙腳帶來舒適 , 同時鞋底凸起的區間直接與PODULITE連上 , 每當接觸地面都能感受到該凸起設計所帶來的推動力 , 這不像FLIGHTPLATE系統所帶來的起跳動力和力量 , 它更像田徑場上的跑鞋 , 觸發雙腳向前跑的推動力 , 讓雙腳擁有更高反應 , 對於經常於球員身邊穿插的控球後衛非常適合 , 怪不得Chris Paul 於訪問過程中形容它是出色的一對CP3鞋款 。 可惜 , ZOOM AIR的反饋感覺較弱 , PODULITE凸出的區間成強烈對比 , 假如全面使用PODULITE技術或會帶來更好的表現。




CP3.VII AE 的鞋底以魚骨紋形成 , 主要集中於外側及前腳掌凸起位置 , 增加抓地能力 , 而凸起的位置與地面提供更多的摩擦力 , 有利於急停及轉身 。 測試所穿的是CP3.VII AE X , 鞋底選用XDR耐磨物料 , 提高了鞋底的耐用度 , 但它好像不受室內的木板地面歡迎 。 初次於室內測試時 , 發現數次煞停時 , 抓地力不太討好 , 幸好中足配置了TPU穩定板 , 提供適當的穩定能力 ; 當經過一輪熱身適應後 , 問題亦漸漸淡化 , 抓地性顯得較佳 , 相信沒有XDR物料的款式抓地能力或會更高

設計師為了讓CP3 的鞋帶有Chris Paul 獨特的味道 , TPU穩定板上刻有兩組特別的車輛識別號碼 ,分別是左腳的 2CAP081612和右腳1CEP252409 , 代表著他的子女。
右腳的1CEP252409代表Chris Paul 的兒子Christopher Emmanuel II及他的出生日期2009年5月24日



左腳的2CAP081612 代表Chris Paul 的女兒Camryn Alexis Paul及她的出生日期2012816










CP3.VII推出時 , JORDAN BRAND設計了口號“Riquickulous”來象徵著Chris Paul的動作及速度非常快 ; Justin Taylor 將“Riquickulous”的理念放進設計中 , CP3.VII成為球場上的跑車 , 更改造出輕量化的CP3.VII AE , 把彷如汽車上的懸掛系統演繹於鞋上 , 令穩定性提高 , 性能雖沒有大躍進 , 但配合一套注重反應的鞋底設計 , 為轉向時帶來更出色的效果 , 帶來飆車的快感 , 使Chris Paul 能風馳電掣般從球員的身邊開過 , 最適合後衛球員, ; 要駕馭CP3.VII AE這輛跑車也不容易 , 得適應其極弱的透氣能力及足踝支援 ; 細緻的設計帶有Chris Paul 的故事 , 同時亦可體驗他的球風 ,令人認識更多的  [ CP3 ]



測試資料:
鞋 款: JORDAN CP3.VII AE X

鞋 碼 : US 9.5

建議穿着球員位置 : 適合後衛球員

優 點 : 輕巧 , 反應性和靈活度極高 , 穩定及抓地性能出色
缺 點 : 透氣性能差 , 足踝支援偏弱 , 緩震性能只集中前腳掌、腳跟容易出現疲勞




日期:8/12/2014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IKE HYPERDUNK 2013 鞋評

吊橋及斜張橋於 19 世紀初發明 , 運用纜索及 橋塔 來承載重量 , 是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鋼材短缺 , 而斜張橋所使用的鋼材比吊橋少而被歐洲工程師採用 ; 而其 鋼 纜以放射性連接的設計 , 令外形具備未來感 , 時至今日仍然廣受設計師採用 , 甚至將概念套用於運動用品上 ,  2008 年 NIKE 開創的 FLYWIRE 設計靈感正是源自吊橋 , 由於支 持 來自 FLYWIRE , 令鞋面更輕巧、 靈活 。 現時 , FLYWIRE 技術主要運用於不同鞋類中 , 當中 HYPERDUNK 系列與 FLYWIRE 關系最為密切 , 也最具代表性 ;  HYPERDUNK 系列見證著整個 FLYWIRE 技術的 演變 , 每當出現新製造 技術它總是第一款被選用 。 隨著 FLYWIRE 技術漸趨成熟 , 設計也不斷進化 ,  2012 年推出的 NIKE HYPERDUNK 配備大膽創新的 DYNAMIC FLYWIRE , 將 FLYWIRE 外露以顯 NIKE 對其技術的信心 ; 到今年 , NIKE BASKETBALL 為全新的 HYPERDUNK 2013 注入另一嶄新的 FLYWIRE 設計 , 而設計師更由 Eric Avar 轉為 Peter Fogg , 為 HYPERDUNK 系列徹底改變。 一年前所發表的 NIKE HYPERDUNK , 全新設計的鞋面將 FLYWIRE 外露於鞋面 , 推翻一貫用塑膠物料包圍的 FLYWIRE 鞋面 , 其設計的主要目的維持雙 腳 穩定性 , 當 FLYWIRE 靜止時保持鬆度 , 到運動及衝擊時就會拉緊 , 這系統名命為「 DYNAMIC FLYWIRE 」 , 改頭換面的設計更要讓所有人都清楚知道 FLYWIRE 的真面目;到 2013 年 , 當首次於網上見過 HYPERDUNK 2013 的草圖及發售前的樣品 , 設計大膽地將 DYNAMIC FLYWIRE 完整外露 , 或許也帶有少許驚訝 , 但以根據 HYPERDUNK 系列的進化過程 , 不難想像即將出現這樣的外露設計。 回想 2008 年時 , Eric Avar 所設計的 ZOOM HYPERDUNK 以「...

籃球鞋 · 評 - PG2 鞋評 / 加人工的藍領

2017 年推出的 PG 1,外形獨特、性能平均,加上大概 「100鎂」的價格 (更出現過半價) ,成為一眾男女球員恩物,走到街場總會發現好幾對。今年PG 2 換上較平實外形,能否承接上年性價比高的形勢,甚至再有突破? Size Fit 鞋身設計是PG 2 與 PG 1 最大分別, PG 2 主以傳統鞋身配合鞋舌設計,穿著過程比PG 1方便得多;雖然屬於亞洲地區的 EP版本,但鞋身屬正常楦形。 假如前掌感到寛闊,亦可利用鞋帶控制前掌的 Dynamic Wings 以改善包覆効果,建議慣常尺碼已經相當合適。 Support     Support 是 PG 2 的亮點~ 個人頗喜歡PG 2鞋身的設計,相比 PG 1 有明顯改善,而整對PG 2 支撐設計可分為三大焦點。 首先最顯眼有前掌 Dynamic Wings 設計,實質為兩組設於鞋身外的固定綁帶系統,藉由鞋帶去控制前掌位置的包覆及穩定効果,從而保留 PG系列的可調節前掌設計,及取代 PG 1 鞋面的襪套設計及魔術貼綁帶系統。 Dynamic Wings獨立設置於鞋身以外,作用為前掌鞋身提供額外的鎖定効果,例如在轉向時可發揮穩定及鎖定作用,令人在跳投過程及籃底下工作時感到較安心; 於相同位置的鞋身則具備彈性設計,能夠保留靈活度、亦能同時提供鎖定効果,類似的功能亦曾經於 Kyrie 3 上出現,屬於一款不錯的設計。 對比起 PG 1 的獨立綁帶系統,Dynamic Wings需要依賴鞋帶去控制,並非如 PG 1 相同可以隨時隨地輕鬆調校,包覆効果亦由貼身的襪套改為較傳統型的鞋身,這正是兩代PG的最大分別。至於兩款的設計哪一種較好? 視乎您的個人喜好;例如我個人偏好傳統的綁帶方式, PG 2 相對較合適; Dynamic Wings的設計能提供全面的前掌支撐効果,對於經常急停跳投及切入動作可發揮很大幫助,但必需注意前掌的鞋帶調校。至於著重前掌鎖定功能,PG 1 絕對屬首選。 PG 2第二個Support 焦點 - 中足的鞋帶扣。 於中足鞋身位置,設計師特別加設一組鞋帶扣於外層,以提供鞋帶調校選項,穿著者可因應自己雙腳的大細、厚度作出選擇;例如屬正常腳形,我會選用內層鞋帶口,令鞋身有較貼腳的効果。 外層的鞋帶扣比較適合配戴護具或扁平足的腳形,可改善鞋...

NIKE HYPERDUNK LOW 鞋評

NIKE HYPERDUNK 2012 推出已接近一年 , 很多人對於 DYNAMIC FLYWIRE 效用 , 起初由懷疑、抗拒到現在的接受、信賴 , 這對 DYNAMIC FLYWIRE 設計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 而每年 HYPERDUNK 系列均推出低筒款 , 今年亦不列外 , 設計師把高筒的設計完完全全改變 , 對各位喜歡籃球鞋的 Sneakerhead 及球員們會如何選擇,愛或恨 ? HYPERDUNK 2012 LOW 鞋身外觀上大致與 高筒相似 ; 鞋側用上 外露 DYNAMIC FLYWIRE 技術 , 但所採用面積較高筒為少 , 以 US 9.5 為例、低筒每面只有五組 ( 高筒則有九組 ) 。 以兩款鞋同時比較 , HYPERDUNK 2012 LOW 的 DYNAMIC FLYWIRE 明顯較疏 , 更删減接近足踝位置的 FLYWIRE 。 整组 DYNAMIC FLYWIRE 系統主要為腳掌 提供穩定性 , 於轉向、迅速移動時鎖定 腳掌。 鞋頭內外位置同樣備有 FLYWIRE 但不明顯 , 相比高筒 HYPERDUNK 2012 凸出的 FLYWIRE 較為低調。於 HYPERDUNK 2012 推岀後 , 很多球員發現不同版本有不同感覺 , 例如有 XDR 鞋底的 前腳掌較闊 ,  而有大部分非 XDR 鞋底的前 腳掌較尖 , 令 很多人都感到中足趾關節位置 ( 即前腳 掌近腳 趾段 ) 有明顯壓 迫感 。 HYPERUDNK 2012 LOW 前腳 掌 以劃一設計 , 鞋頭的 FLYWIRE 由凸出、粗大改為低調而幼小 , 減低前腳掌所引起的壓 迫感令舒適度提升。 一年前 HYPERDUNK 2012 發表時 , 說明會上提到 DYNAMIC FLYWIRE 効用在於運動及衝擊時拉緊 , 維持雙 腳的 穩定性 ; HYPERDUNK 2012 LOW 當場上做出急速轉向或敏捷動作時 , DYNAMIC FLYWIRE 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水平 , 發揮其應有作用。 但 HYPERDUNK 2012 LOW 只保持 HYPERDUNK 2012 高筒於 前腳 掌的 穩定性 , 足踝至後跟 位...